盼望人生 2510 


 
    從音樂立場看「敬拜讚美」


              駱維道


  作者簡歷: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博士,台南神學院院長,教會音樂與民族音樂教授。

  【承上期】

    七、音樂與禮拜的關係

    「敬拜讚美」 所使用的歌並不是完全不好,有的音樂與內容雖然不錯,但禮拜前唱了二、三十到五十分鐘,到講道時,有的人已覺得疲倦,無法專心,因已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唱歌裡。敬拜上帝有時也當安靜地與上帝交通,聽上帝自己要與我們談的話。所以安靜地思考可體驗與神交通的奧秘,連續不斷大聲地唱歌,剝奪了這與上帝交通的權利,這也是「敬拜讚美」的缺點。我們長老教會強調宣揚上帝的話語,藉著講道上帝要向我們啟示、提出挑戰,「敬拜讚美」很少有我們應當如何回應的歌。又禮拜儀式依所安排的程序可能有讚美、感謝、認罪、宣揚、奉獻、委身、聯誼、差遣等階段性的進行,聖詩或音樂本應配合這些階段適時唱頌,但「敬拜讚美」只在開始不分項目或只有「讚美」唱三、四十分鐘,著實與禮拜的神學相違背。如何好好地運用音樂於禮拜中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願我教會及神學教育能負起此重任,在此不再贅述。

     結 論

    「敬拜讚美」的詩歌雖然滿足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一輩的需要,也使一些禮拜更為感性,更感人,但是許多詩歌內容淺薄、範圍窄狹、與禮拜程序各階段之需要不能配合,又譯詞與音樂未能達到信、達、雅的意境,它們的音樂多停留在西方十九世紀福音詩歌及當代流行音樂的風格,與台灣本地音樂文化毫無關聯,與歐美以外之世界又隔離,更缺乏多樣性與普世性。如果台灣教會過度採用「敬拜讚美」且停留在這個層次裡,則教會音樂永遠不會進步,信仰表現將永遠只是西方流行文化的附庸產物。尤有甚者,這類歌曲缺乏回應上帝行公義、施憐憫的授權(
mandate),若我教會僅追求、滿足於「敬拜讚美」之音樂與神學,我們難逃上帝的棄絕與審判。正如先知阿摩司的警言(阿摩司五:23-24):「我不喜歡你們那鬧哄哄的歌聲,也不愛聽你們彈奏的琴聲。其實,你們倒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
    願我牧長及教會音樂同工共為警惕。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25頁目錄的第 10篇

  下一篇  上一篇   回首頁   回盼望人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