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人生 2507 

 
    從音樂立場看「敬拜讚美」


              駱維道


  作者簡歷: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博士,台南神學院院長,教會音樂與民族音樂教授。


  【承上期】

    三、福音與流行文化的比較

    附有歌詞的音樂可以很明顯地傳達明確的信息,也可作為見證福音的工具。音樂與歌詞可互補、相輔相成,音樂的風格與性質可傳達福音之真理與神學的思想。依前述「媒體本身即是訊息」的理論,若音樂的媒體與福音的信息衝突,則會破壞傳達福音的宗旨。Calvin Jonansson曾就福音與流行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目的作些比較,以下簡述之。(參閱Calvin Johansson:Music and Ministry:A Biblical Counterpoint, Hendrickson Publishers,1993:pp.42-55.)

    福音是什麼?

    流行文化是什麼?

    福音是關心個人,每個人都是上帝特有的創造,故有完整性,也強調重質、全人全心投入、獨創性的創作;但流行文化是求標準化、大量生產、重量而不重質,是使人易見、易欣賞的。
    福音不是為物質的;而流行文化則是追求利益與報酬的。
    福音是創造性的,我們有上帝的形像,所以要有創造性、有藝術的表現;而流行文化是標新立異而不是為藝術,是以迎合人的喜好為中心。
    福音是主張犧牲,耶穌為達到拯救而犧牲自己,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流行的文化是要得到回報,以賺錢為目的。
    福音是關心人的恩賜如何培養,如何做忠實的門徒、管家,發揮才能;但流行文化只是考慮消費的容易度,不鼓勵思考與義務。
    福音是重喜樂由內發出的見證;而流行文化則為娛樂,讓人獲得一時的快感,且有逃避現實的效果。
    福音是追求高水準,鼓勵向上;而流行文化則重標準公式,質的好壞不重要,只要人喜歡就可,不必求長進。
    福音是超越成功的原則,乃為傳達真理;但流行文化則是以能達到成功為優先,以賺錢、迎合人的興趣為重。
    福音是純真面對實存的精神,腳踏實地的表現;流行文化則是較浪漫、自我安慰、虛偽的感覺。
    福音是鼓勵人達到最高的標準,有如天父的完全;但流行文化則只在討人喜歡,是滿足於廉價的、二流的。
    福音是強調從心底發出的謙卑;而流行文化則是求刺激、感官的滿足。
    福音是追求永久的價值;而流行文化則是短暫的、過度性的。
    以上
Johansson之分析讓我們明瞭,福音所追求的與流行文化所標榜的是完全相反的,我們雖很難完全百分之百地遵照福音的方法行事,但我們絕不可盲從而被導至流行文化所追求的目標。否則,我們不是忠實的管家,沒有將上帝賜給我們的才能好好地發揮。

    四、方法論的神學檢討

    從上面福音與流行文化之比較,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對教會音樂的質、內涵與風格的堅持及其所傳達之信仰見證,絕非一般流行文化所能勝任的。因此對於今日有些教會偏重以流行文化的媒介做禮拜及傳達基督教信息的方法須做一些神學的檢討。
    有些教會主張只要能引人信主,帶領人敬拜上帝,用任何方法都沒關係。因為「敬拜讚美」的方式很多人喜歡,參加的人也多,容易受感動而成為基督徒,可達到宣教的目的,所以毫無顧忌地使用。然而,我們不認為只要能引人信主,任何方法都可用,因錯誤的方法也有可能達到一些結果。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時,在米利巴因無水可喝而埋怨,上帝叫摩西用杖指磐石讓水出來,但摩西似乎不太情願而以杖擊打磐石二下(民數記20:11),雖然水出來了,百姓也止了渴,但結果怎樣?耶穌的學生猶大看耶穌所走的路不是他所期待的,所以出賣耶穌,似乎達到了耶穌拯救世人的目的,然而,猶大若沒有出賣耶穌,上帝就無法讓耶穌完成十字架的救贖嗎?上帝有主權,可以祂自己的方法達成祂所想成全的事,人為的方法不一定是對的,且當付出代價。摩西所付出的代價著實太高了,雖然他的功勞非常大,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入迦南地,但結果摩西自己無法進入,猶大最後也自己吊死。上帝依其主權可令任何事件發生,以達到祂的旨意,這並不是意謂著人可以做不合上帝旨意的事(參閱Johansson 1993:58f)。保羅不鼓勵羅馬人多犯罪,上帝的恩典就會更多。人對所做的事要負責,聖經教訓我們要達到上帝所期待的標準,人的作為必須誠實方能傳達福音的精神及內容,人須順服上帝,方能作公義的事。教會音樂不與這世界之流行音樂相同,為的是要改換民心、傳達福音的精神,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法論是在人的手中,人要向上帝負責,其結果也是在上帝的手中。我們無論如何做都無法逃避上帝的審判,所以我們在教會若只用「敬拜讚美」而摒棄所有其他的方法,我們也將面對上帝的審判。
    我不是完全反對「敬拜讚美」,而是要大家思考如何選擇短歌,如何適當地運用在禮拜中,達到敬拜與靈命成長、成熟的效果。基於歷史與神學的觀點,經剛才所作的比較,我們已知道流行音樂在教會音樂中的地位甚低,甚至有害,且影響基督徒信仰人格的成長。所以我們應再進一步思考,感情和理性平衡的問題,「敬拜讚美」或是流行性的詩歌可能很有感性,讓人快樂、感動,有時也可感受平安、滿足。但人還有理性的一面。一個人不能完全只有感情或完全只有理性,這兩方面要互相平衡。如果「敬拜讚美」的教會過於感情化,缺乏理性,而傳統長老教會的禮拜過於理性化,完全沒有感情,兩個都有問題。為了滿足感情而犧牲理性,或相反的做法都是須要謹慎處理的。因為人本來就具有兩方面的特質,如何配合則是藝術技巧的問題,也是信仰表達的層次問題,所以作樂歌唱是用到人的創造力及藝術的本能,技巧的表現慢慢地培養、訓練就會愈有想像力,我們若只唱短歌,不去學唱更長更艱難的歌,或只唱十九世紀的歌,不唱其他時代教會的歌,會變成營養不良,若只追求簡單,則永遠無法進步。
    記得好幾年前,北京兒童合唱團來台灣演出時,一些台南兒童合唱團的家長們反應,北京兒童合唱團唱得很好、很美,好像是天使的聲音,而台南兒童合唱團唱我所作的「龜笑鱉無尾」很難聽……。作為一個台灣人,我要表現出台灣的特色,所以,我不用西洋方法作曲,和聲也不照西洋的傳統,那些孩子為了唱這首歌,費了很多的功夫,唱的效果也很現代、很台灣,但北京兒童合唱團所唱的全部是屬於黃自時代的作品風格,是十九世紀西洋歌曲的型態,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將中國現代的音樂表現出來,只有表現以前不中不西(或中西合璧)的型態而已。我並不是說以前的不好,我向那些兒童的家長們說明,「你們的孩子已開始訓練在吃牛肉乾,而北京兒童合唱團只在吃糖果,那一種較有營養?那一種較有價值?」。今日台灣的教會,是不是只有在吃糖果,很甜、很好吃,不用嚼也會溶化,會眾在享受很簡單、甜蜜的音樂,就好像一下子就進入天堂,真容易,真好。但這是不夠的,對音樂的品嚐能力若不提升,理性若沒發揮功用,完全被感情控制,我們無法成長。禮拜中若只唱這類簡單的歌,會變成在娛樂,但我們的禮拜絕不是在娛樂。禮拜時因看見上帝的榮耀而發現自己的罪性,遂向上帝求赦(以賽亞6:5),也因上帝的恩典而向他獻上感謝與讚美,但我們的禮拜可以停留在感謝和讚美嗎?我們聆聽上帝的話語、宣揚上帝的公義與審判之後,決志要關懷社會事工,繼續行公義、憐憫,為上帝國努力,這都是禮拜的一部份,這似乎是注重「敬拜讚美」的禮拜方式較弱的一部份。我將這些優缺點提出來讓大家思考,如何使感情和理性平衡,讚美與行公義配合,才能使敬拜更有意義,人的信仰更能進步。
?【待續】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25頁目錄的第 7篇

  下一篇  上一篇   回首頁   回盼望人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