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查经讲义
编著者:
罗老师
0602 第六讲第二节  信心专一
  

 

第六讲第二节  信心专一

6.2.信心专一:事奉生活的态度(12:3-8):

在“献身更心”的前提下,保罗开始实质进入基督徒应有的福音生活。

保罗首先最看重的是“基督徒的教会(肢体)生活”,他知道基督徒群体的生活,是教会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见证。福音的信仰若不是在教会肢体生活中表达,就无法证明福音的真实。

因此,保罗指出了几项重点:事奉态度(12:3-8)、基督徒品格((12:9-21),来说明在教会中的肢体生活。在本小段中有二个要点:

6.2.1.照信心看自己(12:3-5):

1.看自己的必要(12:3):

a.保罗为什么要我们“看自己”?

因为这是基督徒肢体(教会)生活中最容易造成困扰的关键所在。因为教会中有一个毛病,就是“看别人”。看别人不顺服批评的闲言闲语,就是教会最大的杀伤力。有人批评别人的家庭生活、别人的作为、别人的子女、别人的事奉,认为别人不配、不好,只会看别人,就是不看自己。耶稣对这种人,早有严厉的提醒: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要如何才能看清楚?就是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另外一个“看别人”的困扰就是“爱比较,好计较”。

喜欢和人比较,就会埋怨神(为何神不赐福眷顾我?),嫉妒人(为何神特别恩待他?)。

好计较就会凡事对神不满(不满足),对人苛责要求(不满意)。

这种“看别人”的盲点,是许多基督徒不自觉,以致不反省的光景。许多人在教会肢体生活中自扰扰人,造成许多人的失望和痛苦。

b.我们是否真正“看自己”看得清楚?

自从我们的始祖犯罪,我们的「自己」变受到污染,它己成为:

    自私 - 自我中心

    自利 - 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自用 - 顽梗不化

    自大 - 自我膨胀

    自命 - 自以为了不起

    自封 - 一辈子在原地踏步

    自负 - 自以为全能

    自专 - 自以为是

    自得 - 自我陶醉

    自许 - 自我欣赏

    自夸 - 自我夸耀

    自满 - 妄自尊大,膨胀自己

这样一个「自己」在群体中生活,怎么不出毛病?又,教会内的个体若都是这样,怎么

不起冲突?教会中只要有几个自我太强的人,就没有平安和谐,这是我牧会五十多年的经验。

回顾我自己处理教会事件不得当,都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内心不像主耶稣柔和谦卑,而带给我深度的后悔和痛苦。「自我定位」或「怎样看自己」是一切处人处事的出发点。(沈保罗p.381

"看自己"是绝对必要的,且是首先的。我们除了要“明白神的心意”,也要花时间“看自己”,积极评估自己的形像,身份恩赐。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是按神的形象样式所造,也要追求学习效法主的样式(太11:29、腓2:5-8)。“看自己”才会使我们冷静、客观、正确、平衡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修正、自我追求成长。

2.看自己的命令(12:3a)

“因为,我凭着所赐给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3a)。圣经原来有一个“因为”,将第1-2节和3-8节的段落连接起来。

“凭着所赐给我的恩”,通常是保罗用来指神使他成为使徒的恩典,(参罗1:515:15-16),保罗通常将他自己使徒的任命,归因于神的恩典。如此,使他所吩咐的事更有属灵的权柄和根据。

“凭着”就是作为他所“说”(吩咐命令)的根据。

“我对你们各人说”,这种表达方式是带着“命令式”的吩咐,是非常严肃的语气,有人将保罗如此的说法,拿来和耶稣基督常用“阿们”说法:“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相提并论(stott)。因此,保罗语重心长的真切盼望我们有如此的认知。

“你们各人”是保罗命令的对象,是指每一个基督徒。保罗不是指一部分的基督徒,也不是指少数的教会领袖,而是指每一个基督徒。

若是我们把句子调整一下,或许可以意译作“你们各人看自己”,保罗希望每一个基督徒好好地清楚地看自己,因为他知道,教会中的肢体若不改变那“看别人”的老我的习惯,没有更新自己的心去“看自己”,教会就没有健康的眼睛和正确的点光,就如亚当和夏娃的犯罪光景,错永远在对方、别人,而不是在自己。

3.看自己的意义(12:3b)

“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的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看自己”是什么意思?“看自己”又要如何看呢?

a.看自己的两种意义(12:3b)

这个“看”和6:11的“看自己”的中文翻译虽是相同,原来的意思却是完全不同。

6:11的“看自己”的“看”是“算”,是一种商业用词,意思是正确的访价。

12:3的“看自己”的“看”是“想”,意思是:思想、判断、评价、明了。

保罗要我们认真的看自己,冷静客观的判断自己。

“看”这个字,在8:3-5三节圣经中共享了四次,反复强调这个动词,可见我们如何看自己是何等重要的事。基督徒应当诚实的谦卑看自己。

“不要看自己”的“不要”,不只是“不要”,而是“必须不要”,保罗用这个强烈的字,说明我们一定要谦卑下来看自己,缺乏这个必要的条件,是不可能有正确的教会生活。

“过于所当看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中文和合译本只译出了“超过”和“过于”的意思,其实原来的意思还有“高估”或是“过于骄傲”的意思,新译本译为“不要自视太高,过于所当看的”,就很完整的表达保罗要我们不要犯了“自视太高”错误的警告。

 “看得合乎中道”是中国人以传统思想所表达的意义,相当传神,“合乎中道”是指“冷静客观的心”,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圣经在可:5:15指“心意明白过来”,林后5:13“谨守”。这是相对地要指出(1)“过于所当看的”是不正确的心态,或者(2)对自己的看法自高过骄傲是不应该的,因为(3)对自己的看法与明明应有的评价不相符合是自欺愚拙的。

合乎中道指出我们常犯两个毛病就是“过”与“不及”。我们在“看自己”的事上往往犯了两个错误,不是太高就是不及。

「太高」使我们有优越感,「不及」使我们有自卑感。高估自己的人往往会去做自己不能的事,

低估自己的人却不肯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一事无成往往是这两种人的通病。自视太高骄傲自负,无益于己,对人亦不公平﹔自视太高使基督徒生命与工作的机能丧失,绝对要不得!

自我贬抑则不能荣耀神,对自己既无益处,更不能成为别人的祝福。

基督徒自视太高或低估自己,这两种极端对自己与教会都有损。所以保罗在这里呼吁不要自视太高,也不要自视太低,要在看自己时能看得合乎中道。(沈保罗p.p.382-383)

看自己的意义:要冷静客观的思想看自己,我们必须诚实的面对自己和面对神。必须绝对的不要自视太高,过于所当看的。反要合乎中道,不要过与不及。这就是“看自己”的两个意义。

b.看自己的唯一衡量尺度 (12:3b)

我们如何看自己?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当然不能,因为人的标准不一,各人也不客观,也不像希腊哲学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因此,必须有一个放诸四海皆准,客观公平的标准,就是神的标准。

神的标准就是“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留意的就是“信心的大小”,这是有非常大的弹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信心”标准,也就是神给每一个人的信心是不同的程度。

为什么保罗要如此说呢?就是让我们明白几件事:

(1)“大小”原来的意思就是“尺度”,原来是作来衡量的器具,所以,这个信心的尺度,是我们自我衡量的标准。“大小”原来也可以作“量给我们的数量”,如此就是和合本所翻译的“大小”,这也是多数译本的译法。信心的大小较好的解释,是作一个衡量的标准,大小不是或多或少,而是“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按照此信心去生活和事奉。

(2)神不会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或别人(较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祂只要我们按祂所给各人不同的信心看自己。因此,神不要我们因为自己的信心比别人小而自卑,也不要因自己的信心比别人大而骄傲,神不要我们和别人比较。

(3)每一个人因着信主的年日及经历,在神所赐的信心程度有不同的真实光景,这并不是神分赐不公平,而是每个人的信心程度不同。但神不会因此看人有大小,反而,神按我们信心大小程度的不同,肯定我们在信心各程度阶段的表达。

神衡量人的标准和人衡量人是不同的,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内心。人(包括自己),多以财富、地位、教育等外在条件看别人和自己,这是社会世界的衡量标准。

神却是“看内心”,就是“看信心”。这信心在原来有一定冠词在前,也就是特定指我们的信仰,除了相信神的根基外,更指我们与神的关系,神看重的是我们真实的信心光景:与祂的关系。

在希伯来书11章“信心伟人的传记”这段圣经中,所信心伟人的外在成就,都是以“信心”为衡量标准。“只有信心神的面前才算数,在神眼中甚于一切。(沈保罗)”

神以信心衡量人,也改变我们必须以“信心看自己”。既然信心是“神分给我们的”,信心大又有什么可自夸骄傲,信心小又何必自卑?这其中固然信心的分给有神的主权,不过,我们也必须留意自己“信心的量器”有多大,神愿赐给我们极大的信心,我是否有足够的量器可以承受?

信心是我们能“冷静客观判断”第一要件,如此才合乎中道。真正信心,使我们“看自己”看得清楚正确,对自己有明确合宜的定位。这才使属灵生命成长成熟。真正的信心,使我们在教会肢体生活里,不要因为我们各人态度上的不当,使教会受亏损。真正的信心,使我们知道神看我是看内心,我也要以此眼光衡量我自己,以此信心过生活和事奉。

4.看自己的肢体(12:4-5):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理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前面第3节“看自己”,强调的是“个人”,这里4-5节强调的是“群体”,在基督的身子(教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如何看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也就是a.肢体自己各尽本分功能(12:4),和b.肢体彼此互相配搭联络(12:5)。

a.肢体自己各尽本分功能(12:4):

(1)一个身子

基督徒信主之后在基督里成为一个身体,这是保罗提醒我们基督徒的关系是“同为一体”,是生命彼此关怀的“生命共同体”。也因此,我们基督徒要过教会肢体生活。

基督徒既是一个身子(教会),也有同一个头(基督),如此看自己或看别人就会更正确,因为都是同一个身上的不同肢体。

(2)各有功能

基督徒在身子(教会)中是各有功能用处的。“用处”不单只有功能或如何使用发挥功能。而是他本身能作什么应作什么,也就是第6节所说的我们有不同的恩赐,这是神所赐所安排的,正如所有物品的功能,都是由原始设计者所设计的,我们也有基督在我们身上所期许的功能。

这许多功能,必须正确的使用,使整个身体得益处,若是肢体彼此攻击,不服元首(头)的指挥领导,就无法发挥功能。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明白神给我的功能,发挥肢体的功能,尽肢体的责任。

在教会中没有职分或地位的高低大小,只有每个人按自己的功能,尽自己的责任。因此,每一个肢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以此态度过教会肢体生活,自然不会看自己过高,看别人太低的问题。

b.肢体彼此互相配搭联结(12:5):

(1)在基督里

基督徒所以成为一个身子,就是因为“在基督里”。保罗要强调这个理念,是因罗马教会在罗马帝国的多民族背景下,格外需要强调不同族群却都是在基督里彼此联结的理念。这强调的是教会的合一性。

(2)配搭联结

作肢体要“互相联结”,说明教会信徒多元性的目的,乃在以不同的恩赐彼此服事对方,所以,肢体(信徒)之间有彼此倚赖的关系。

基督徒团契的“彼此与互相”的关系,正如这节圣经另译“并藉各个互相为肢体”,说明我们彼此需要,彼此相属,相依为命。

既然是配搭联结的关系,就没有比较大小高低,和过高过低的危机。

认识一切恩赐都是神所赐,我们虽有不同功能,但都是神按祂自己的旨意安排的,我们彼此必须在基督彼此联结,互相配搭、彼此服事。

“神是一切恩赐的赐与者”,是我们“冷静客观判断”的第二要件,这样也才能“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6.2.2.照信心看恩赐:(12:6-8

1.恩赐的意义(12:6):

在本节所强调恩赐的意义:是呼应上一节所说的“功用”(功能)。因此,保罗想强调的是每

个人有按神在教会中所设计规划的功能。

教会的恩赐不是指各人的才干,保罗特别强调是“得”的,或者换从神的角度看是神所赐的,是神恩典的赏赐。不论高低(人看的),神所赐的应当谦卑领受并将恩赐使用出来使教会得益处。

恩赐的不同,说明教会的恩赐是多样化的,而不是说一个基督徒要有不同的恩赐,更说明不需要去比较恩赐的不同。

2.恩赐的分类:

在罗12:6-8中只列有7样恩赐,这是教会全部的恩赐吗?当然不是。在林前12章提出9样恩赐,以弗所书4章提出5样。

这些恩赐,一般分类为两组,称为:

    (1)讲道的恩赐(或是:言语的恩赐):预言、教导、劝化三样;

(2)服事的恩赐:执事、施舍、治理、怜悯四样。

为什么保罗给3个教会列出的恩赐清单有所不同?

可能3个教会所需要的教导,因着教会不同的情况有所差异,保罗强调的重点也不同。

保罗说了很多不同的恩赐,但不打算把全部恩赐一一列出,显然他不想把恩赐限制在某些特殊的层面。

3.恩赐的不同(12:6-8):

a.说预言(12:6):

(1)“说预言”的重要:

保罗提到的第一个恩赐是“说预言”,在众恩赐中显然是相当重要的。

以弗所书2:20将使徒和先知列为教会建造的根基,林前12:2814:3-5)也将说预言的恩赐放在使徒的恩赐之后,可见其重要。

(2)“说预言”的运作:

初期教会的使徒中,有身兼先知职分的:如保罗、约翰。他们如同旧约的先知有绝对从神而来的启示,使徒的话,是绝对相信和遵行的。使徒是有普世性的权柄,默示也是永久性的。

既然如此,又何需“先知”呢?先知次于使徒,圣经又要我们必须“慎思明辨”和“试验”(林前14:29、帖前5:19、约壹4:1),相对于使徒的话的不必也不宜审查(帖后3:6),是截然不同的。

先知是神给针对地方性的需要说话,偶发或短暂,所以保罗给先知恩赐运作的管制:“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

也许对这管制有不同的意见,但大致上有两种解释:

一是:因信心前有一定冠词,“信心”解作“信仰”。先知要确定自己的信心,不在任何方面和基督教信仰相冲突。(cranfieldstott

二是:先知预言必须根据信心的“程度”,原意可解作“比例”,这“比例”相似关系的意义也可解作“范围”,先知预言时要有范围限制,必须按他从神所领受的,不加多不减少,完完全全讲出来。(鲍会图)

不论何种解释都同意先知的恩赐运用必须忠于在神面前的领受,但所传讲的不可与主和使徒的基本信仰抵触。因此,所有传道人现有的信息传讲,都必须先合乎这个标准,若不如此,则必须要

审慎待之。

(3)"说预言"的意义:

保罗在此用“说预言”而不是“作先知”,他注重的是服事教会的恩赐,而不是个人的职位。

说预言意义,就是在神的默示之下说话。他肩负了说明神的心意,神的计划,神的启示的重责大任。

说预言的对象,是神的子民,如何将神安慰的言语和审判的言语,神造就读的言语和责备的言语,神劝勉的言语和神警告的言语,发挥全备的功能,使神的子民行走在神的道路上。

先知说预言不可被情绪掌握(林前14:30),或爱说话支配(林前14:32),要全然依赖神的灵。

在此保罗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出预言的意义,但从林前14:331所说,说预言主要功能不在说预言,反而在传达己经启示的真理,使听的人知罪得造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讲道者。(海尔逊)

正是因为如此,恩赐的运用不但不能随己意,反而需要接受管理,这才是保罗主要的用意。

b.作执事(12:7):

这节经文,保罗在文句的结构上,是和“说预言”的恩赐一样,都用直接受格,作“我们所得的”受格,指基督徒各种服事工作。

但中文的经文译法却都是和下一段落相同:“作就当专一”。

“作教导”的恩赐以下,都是用分词且前面加主格的定冠词,一直到第八节结束。这是指每一个恩赐,都应补充一个动词的意义。例如:“作教导(就当专一教导)”。原来是指“作教导的(就让他这么去作)”,中文经文译法就是根据此方式。

“执事”是圣经中很普遍的字眼,原来也是指“服事”,林前12:5“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就是要强调执事的普遍性。

新约最早出现的“执事”一词在徒6:1,指教会最早担任物质需要服务的那七位管理饭食的信徒,也让使徒们专心负责祈祷和传道。甚至NEB就指执事是负责救济贫困的事。

圣经的原则是:“无论所得的事奉恩赐是什么,都应当专心的应用。(stott)”所以,用来指普遍性的服事,而不是专指现在教会中”执事“的职位,可能更符合保罗的意义。

c.作教导(12:7):

教导的恩赐是教会最极需的服事,信徒信仰上的喂养,需要好的教师,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导,帮助信徒建立信仰、真理、灵命的根基。

作教师教导人,是将神己赐下的话语讲鲜明白,在教义上及生活上,给予信徒指导。

d.作劝化(12:8):

“劝化”指的是“劝慰”,意义相当广泛,劝勉、劝戒、安慰、鼓励,(参徒15:31、提前4:13)。不论是讲台激励性的讲道,使用文字作劝戒,或是私下个性的辅导,都可以称作劝化。

圣经中最具此恩赐的首推“巴拿巴”,他被称为“劝慰子”,并带领出极有名的保罗。

这个恩赐在鼓励人去做些行动或避免行动,使人忧伤的心得着安慰,这是教会重要的工作。

这个字也曾用来指圣灵“保惠师”,显然,有这样恩赐的人,必然是有极深的属灵生命的经历,与圣灵有亲密的关系,也深深地倚靠圣灵的作为。

e.作施舍(12:8):

施舍解作“分享”比“给”或“捐”更贴切圣经的思想。初代教会中有人专作众人需要的分配,但也更可能指私人的奉献。不论如何,只有一个要求“诚实”,就是单纯地动机,不参杂一丝丝不好的动机。正如使徒行传5章亚拿尼亚夫妇不良动机的例子,给我们必须单纯的提醒。

有些译本将“慷慨”当作“诚实”的译法之一,鼓励我们把分享当作一件必须"尽全力付出",且超过一般情况更大的摆上。

f.作治理(12:8):

“治理”就是“领导”,原意是“站在别人面前”,引申出领导的意义。指教会中的长老,必须有治理教会的恩赐,使教会正常运作。帖前5:12、提前3:4-55:5-17也都译作治理、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指教会必须有正确的领导权行使。

教会的事奉必须有人领导,才会发挥公用,恩赐的运用,也必须尊重领导。

好的领导是“殷勤”,可有“快快去作”(可6:25)及“热心去作”(林后8:5

g.作怜悯(12:8):

这是指“照顾贫病”,或“年老、贫穷”的恩赐。帮助在痛苦中的人,叫人因此得温暖,就是这恩赐的目的。旧约更包括寄居者,孤儿、寡妇、残废、患病、垂危的人。照顾者的态度应该“甘心”,欢欢喜喜,而不是高人一等的骄傲或勉强,只是因为职责,而需要自动自发。

保罗把教会多面向的事奉剖析成多层次,让我们有更广的眼光及心胸,去体认神盼望我们参与事奉的旨意,也肯定我们可以参与的旨意。

 

 您现在的位置是0602第六讲第二节

 下一节  上一节   回第六讲目录  回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