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2609  

 
 


【承上期】


第九天(9/22)

    來到吐魯番一陣陣燥熱的風吹來,果真是「火州」、「風庫」,由於它位於天山南麓的盆地中,地勢低於海平面,因而氣候格外乾熱,吐魯番雖小,卻有四個中國之最,最低:低於海平面154公尺,最熱:49.5度C,最乾:年平均降雨16毫米,蒸發600毫米,最甜:葡萄是世界上最甜的。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於吐魯番市東約45公里處,現存洞窟八十三個,其中有壁畫的四十多個,保存壁畫面積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窟群開鑿於麴氏高昌國(公元499∼640年)時期,唐西州時(公元640年∼九世紀中葉)稱「寧戎窟寺」、「寧戎寺」,回鶻高昌時期(九世紀中葉∼十三世紀)寧戎寺成為王家寺院。歷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十三世紀末這裡衰落為民間寺院,十五世紀中葉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最終廢棄。
    窟群中有供人瞻仰禮拜的禮拜窟,出家僧人靜坐修行的禪窟,紀念高僧存放捨利的紀念窟,和僧侶生活起居的僧房。洞窟形製主要有中心柱式、長方形縱券頂式,方形穹窿頂中堂帶回廊式三種類型,其餘大抵是由此派生或演變而來的。
    壁畫題材有「西方淨土變」、「涅槃經變」、「儒童受決經變」、「千手千眼觀音變」、千佛等,表現形式採用塑、繪結合的藝術手法,各種坐佛、立佛、供養菩薩像等,畫風富麗莊嚴,造型豐滿,明顯受到中原佛教藝術的影響,說明心將自古以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處,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
    舉世公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回鶻佛教藝術中最重要,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寶庫,一九八二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吐魯番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片的葡萄園,晾製葡萄乾的陰房,構成了農區的一大景觀。葡萄編綴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又離不開葡萄,有人說葡萄是吐魯番的圖騰,葡萄是吐魯番的靈魂,還有人說乾旱少雨的吐魯番並不缺水,水不是以水的形式,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的。

 


【葡萄溝】

    葡萄溝是一個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的峽谷,以色香味全的葡萄而名揚四海,也因其葡萄品種繁多,甘甜爽口而得名。葡萄溝不僅盛產葡萄,其它水果也讓人津津樂道,葡萄溝是葡萄的大觀園,當綠色湧滿這條峽谷時,它很像一條濃綠的大江在平靜的流淌;溝谷兩岸懸崖陡峻,峭壁疊嶂,溝下河邊山坡盡是葡萄架、葡萄田,四周是茂密的疊楊榆桃,有重重花果點綴其間,葡萄溝有葡萄田約300公頃,年產鮮葡萄ㄧ千萬公斤,葡萄乾達四五百噸,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被稱為「吐魯番綠珍珠」,在山崖絕壁的岩縫裡,有汨汨泉水湧出,滴泉成涓,清涼甘甜,在山腳下匯成水潭,成為火焰山一處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觀。

【火焰山】

    火焰山維吾爾語稱為亞勒坤,全長約100公里,寬約10公里,東西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部,最高峰海拔851米,形成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距今約2億年,出露的地層以侏儸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砂礫岩層和紅色泥岩為主。
    火焰山上寸草不生,夏季地表溫度可達70度C以上,在陽光長時間的照射下,紅色的山體熱浪滾滾,蒸騰繚繞,恰似烈焰在燃燒。南北朝時名為「赤石山」,唐代稱「火山」,明初始稱「火焰山」,明代吳承恩途經此山,號稱「八百里火焰」,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層神奇色彩,成了一座名聞天下的奇山。
    於葡萄溝品嘗當地的瓜果,葡萄、哈密瓜、西瓜等,地陪說,維吾爾族有一怪,就是他們老大爺喜歡戴綠帽,看了後,還真是有這麼個回事哩!12:00離開,前往「蘇公塔」。
    蘇公塔名為「額敏和卓報恩塔」,是吐魯番郡王於1778年所建,塔高37公尺,全部以磚砌成,蘇公塔旁有座清真寺,大夥都進入參觀。

【額敏和卓】

    額敏和卓(1694∼1777)清代吐魯番人,維吾爾族。生前乾隆皇帝為其畫像御制賛詞。一生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堅定地維護祖國統一,曾率眾抵禦准葛爾部侵擾,在瓜州屯墾自救,參加了清軍平定准葛爾部達瓦奇叛亂,南疆大小和卓叛亂等軍事行動,功績卓著,先後被清王朝晉封為札薩克輔國公、鎮國公、貝子、貝勒、多羅貝勒、郡王。
    參觀完蘇公塔前往午餐,之後便回飯店休息,因吐魯番中午蠻熱的,都不活動的;於16:30才又離開飯店,前往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西10公里的雅爾乃孜溝中,修建在一個平面呈柳葉形的河心州上,長1650米,最寬處約300米,四周崖岸壁立,被ㄧ道約百米寬、30米深的河谷環繞,形成天然屏障,現存遺跡大體是唐代鼎盛時期的規模,台地西北部是一片唐以前的古墓地,建築物其中在台地東南部約1000米的範圍內,東南兩面各有ㄧ個城門,西面有ㄧ便門。
    交河故城城市建築有二個顯著的特點,ㄧ是沒有城牆。其次大部分建築物包括寬大的街道,都是從原生土中掏挖出來的,城內佈局可分為三部份,貫穿南北的中央大街,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部份,大街北端是ㄧ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以它為中心構成了北部寺院區,東區南部有ㄧ所氣勢宏偉的官署衙門,城北有ㄧ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塔林。
    交河故城歷史悠久,文物豐富,1961年公佈為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是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108年至公元450年為車師前國的首府,公元450年至640年為交河郡置所。唐代於公元640年設交河縣,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也設在這裡(640∼658),9世紀中葉以後為回鶻高昌國交河洲,13世紀末毀於戰火。
    這裡陳列展出的是交河城內及其周圍的雅爾湖泊石器時代地點,車師王陵、溝西墓地、雅爾湖千佛洞等處出土的歷史文物,從不同側面再現了交河城昔日風貌。
    登交河故城看殘垣斷壁,濃縮過往盛衰,那高聳的城牆,讓人感受到昔日兵戎相殘,戰爭頻起時,居高臨下,設關此地的重要性。於18:30離開,前往「坎兒井」;為了避免渠水蒸發,創造了「坎兒井」,堪稱「地下運河」。簡單說坎兒井的工程,就是在山坡上地下水富集區至綠洲之間的戈壁灘上,先挖一排豎井,然後,井與井之間再開挖平洞貫穿,形成了地下河,引來了生命之水,不受烈日直接照射,減少水分蒸發,而得以保留水源。 〈08〉.〈未完待續〉
 
您現在的位置是「散文天地」第 26頁目錄的第 9篇
 下一篇  上一篇  回首頁    回散文天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