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寫真
作品名稱:層巒交疊溪水縈迴的「三地門」
作
者:張明仁〈有著作權轉貼
圖片請獲同意〉
說 明:
山水旖旎景色宜人的「三地門」,從日據時代開始就是一處知名的風景區。屬屏東縣三地門鄉,係「北葉」「水門」、「三地」、三個排灣族村落聚居地,三村相互連接,顧名思義即『三地之門』。
北葉村位於水門村左側山坡上,為瑪家鄉文化中心,由村落往後山步行4公里可抵富谷灣河階上著名的「原住民文化園區」,區內分有迎賓區、那麓灣區、塔瑪路灣區、富谷灣區,為台灣九族山胞的傳統建築,村內時有山地歌舞表演,多媒體展示館,充滿濃厚的山地色彩,園區內設有遊園專車供遊客搭乘,是了解台灣原住民風情最好的觀光點〈相關圖片另載〉。
水門村位於平地與山地之交接點,有三地門大橋跨越隘寮溪,貫串山地與平地的交通,橋下溪床戲水烤肉兩相宜,看潺潺溪水在壘壘礫石上激起片片水花,饒富趣味,舉目白雲舒卷於碧藍蒼穹,使人俗慮頓消。
由水門村過三地門大橋往霧台方向,循著山路蜿蜒而上,遠眺層巒交疊,俯瞰溪水縈迴,山水互映,沿溪美景天成,令人心曠神怡。三地村建在沿途山坡的台地上,環境幽靜整潔,林木茂盛,村落上方並建有陳俄安博物館、原住民文化館和
中山公園,可供休憩觀望賞景。
位於三地門上方制高點的「地磨兒藝術公園」,出現了一座以生態工法打造,串聯宇宙起源與傳統精神的「生命舞台」,它以石塊及石板砌成,結合原住民的文化情境,舞台還設計有象徵陽具的祖靈柱、百步蛇階梯等,對於懷抱著恢復部落文化理想的族人而言,「生命舞台」不只是一個地景,也傳承著來自遠古祖靈的智慧、文明、與期許。
如深入探究三地門人文之美,則不難發現,這兒蘊藏了排灣族和魯凱族人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及人文活力,原住民部落深具傳統特色的的石板屋、雕刻、百步蛇圖騰等,更豐富了原住民文化以及風土民情的內涵。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NO.10

NO.11

NO.12

NO.13
NO.14

NO.15

NO.16

NO.17

NO.18
NO.19

NO.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