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人生 8608
投稿及回應信箱:webl.org@msa.hinet.net

我們的盼望乃是十字架,我們擁有這個,就擁有一切,十字架是我們唯一的盼望!,信心與終極的仁愛。

本週〈2016.10.23〉證道的題目是「打造傳福音的友善環境」,經文是使徒行傳二章40-47節。有人喜歡養魚,有一種小紅魚,養在魚缸裡頂多只能長到兩三公分長,但養在河裡就可以長到三十公分長。以前我家門前的九重葛栽在花盆裡,最多只能長到半人高,但移種在土裡,居然爬滿了整個屋頂。老鷹為了要訓練小鷹,會狠下心把小鷹趕出舒適的鳥巢,並把牠帶到半空中突然放開,目的就在迫使小鷹趕快學飛。神也曾經允許教會受逼迫,門徒四散,福音因此被傳到外邦,這告訴我們:老待在家裡是長不大的!教會若不外展,久而久之,就會停止成長,甚至還可能開始萎縮,因為沒有異象、沒有夢想,但當我們走出去時,信心、愛、眼光、胸襟都會擴張。我在美國的女兒、女婿,他們暫時放下自已的事業,掏出自己的腰包,現在正在戰亂的北伊拉克做為期半個月的醫療短宣,才看到更多人的需要,更加體會神的愛,更多經歷主的作為,也更加學會倚靠神。當看到人得救、被醫治、得釋放、得幫助、被扶持,不僅自己被激勵,弟兄姐妹們也因著代禱、奉獻、同工、支持,而對神的國更有負擔。戴德生一生奉獻在中國宣教,有一次他的同工在火車上向人傳福音,說了兩個小時救恩有多寶貴,耶穌有多愛世人,有一個人突然開口問:「這樣好的事,為什麼你們英國人過了一兩千年才告訴我們呢?」但願今天福音沒有因為我們單顧自己而被耽擱了!此時全教會正在推行「幸福小組」,需要打造傳福音的友善環境,成為分享的教會,並擴張帳幕之地,將福音傳到地極。有一位牧師語重心長,分享他牧養的教會如何在三年間,由150人,變成超過700人聚會的教會,每年受洗加入教會的人數超過50人,我們從數字上看,這間教會的確是超級增長的!不料,這位牧師話題一轉說:教會真正需要的不是增長,而是成長,就算教會如何增長,那也只不過是「業績」的一部份而已,教會不是俱樂部,不必在意會員人數,教會增長固然重要,手法心態才是重點。
   
誠然,教會不是俱樂部,不是後援會,不是表演的舞臺,教會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教會若捨本逐末拋棄正統教義和福音,而用世俗的五花八門的方式吸引人進入教會,或不以福音的資訊作為活動事工的中心內容,則教會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最大目標,所有的聚會交流,就和一般的俱樂部沒有兩樣,還是有聚會、有小組、有團契、有演講、有輔導、有鼓舞、有幫助等等,但這僅僅是一個社交的活動,僅僅是一個互助的團體,教會也不再是教會了。我們不否認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和人建立關係,做好鬆土的工作,以準備傳播福音的種子,但這樣的福音「預工」,如果沒有扎根在基督的福音(罪、十字架、因信稱義),就算人群擁進教會也無法得救。因此當我們致力宣教時,更要恆切禱告,連於元首基督,連於肢體,因著聖靈充滿與神的愛,過團契的生活,學習生命中彼此交接,彼此關懷,打造友善的教會、合神心意的教會。
    起初使徒行傳的耶路撒冷教會,是教會史上最能彰顯神大能的教會。舊約聖經只記載到被擄的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為止,接下來在新、舊兩約之間,空白了約有四百多年的時間,神對人沒有任何的默示,人完全與神失去了聯繫,這是何等的乾枯的年代!然後,耶穌誕生了,似乎給人帶來了新的盼望,但世人卻不接待祂,祂受逼迫,被釘十字架,祂的門徒在恐懼懷疑中四處逃散。在最深的黑暗、灰心、失望中,耶穌復活了,不但復活,還將聖靈賞賜給屬神的兒女,聖靈不是安安靜靜的來,祂像火、像風,帶來了新的能力,而且一直與我們同在,這是何等激勵人心的一件事!使徒行傳的前半部,敘述門徒被聖靈充滿,大得激勵,他們到處宣講福音,勸人悔改、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得救的人不斷的加入教會,耶路撒冷的教會快速興起,這是一個剛強、有影響力,不斷在基督的根基上建造,並贏得靈魂的教會。他們對基督有高度的委身與忠誠,弟兄姐妹相處融洽、和衷共濟,以至於在當時人口二十萬的耶路撒冷城中,吸引了十萬人成為這間教會的會友。若是在今天,就等於在人口三百萬的臺北市,興起一個有一百五十萬會友的教會,這影響力是何等的大!耶路撒冷的教會興旺了,但若老是停留在耶路撒冷,神的國還是無法擴張。宣教是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一個增長的教會絕對有宣教的負擔,而一個有宣教負擔的教會也必能不斷的成長。因為耶穌說〈太十三:12〉:「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又說〈路六:38a〉:「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我們不只要看到自己教會的需要,也要顧念整個神國度的需要。到了使徒行傳的後期,另一間充滿宣教熱情與動力的安提阿教會崛起,成為福音進入外邦世界的跳板,短短幾年間,就把基督信仰傳遍了歐洲亞洲。神在末後的日子,也要興起這樣的教會,使神的國大大擴張,帶出全面的影響力。
    回到剛才我們所讀的使徒行傳二章40-47節這段經文,我們看見教會開始之後,門徒在其中所行的二件事,第一件是〈42節〉「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的教訓」指的是當時使徒們口傳的耶穌的一切吩咐,和有關耶穌死而復活的見證。當信徒們受了洗,進入教會,他們需要學習神的話,使信仰由聽道時的感動,轉為紮根在真理上的信心,因為所有的能力和應許都在神的話語裡面,無論環境多困難,絕不懷疑、放棄神所說的話。相對於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擘餅、祈禱,「彼此交接」是今天我們比較缺少的,「交接」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名詞,一種是動詞,名詞是fellowship,即夥伴關係也就是團契的意思;動詞是partake,即共同參與一同分享的意思。第二件是〈44-45節〉「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這二件事就是信仰的見證與生活的見證,換句話說,除了信仰的見證之外,教會的另一個功能,就是生活的見證,門徒是以生活,來見證耶穌基督的榮耀。這其中有幾個意義,其一就是在主裡的合一,不分彼此,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凡物公用。這裡的凡物公用,最大的意義在於分享,並不是說基督徒都要過共產制度的生活,其實有許多東西是可以分享的,並不只限定在物質上,比如信仰的分享等等。還有一個意義就是以基督的心來彼此相愛,在當時這一群基督徒,有些有錢,有些很窮,為了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有錢的基督徒,以自願的方式,分享金錢,並且「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無論是變賣財產,或是奉獻財物,都是自願的,沒有人強迫,也沒有規定,每個人都是甘心樂意的。「傳福音」是對人靈魂的關懷;「分享」是對人生活的關懷,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信仰的見證以及生活的見證。
    從前有一個人,走在曠野之中,身上的水都喝完了,他走到一個小屋的旁邊,看到有一個抽水馬達,在這個抽水馬達的旁邊有一瓶水,並且有一個小紙條,上面寫著說:「請把水倒入抽水馬達中,並且啟動抽水馬達,就會有水抽上來;並請使用完之後,重新把這個裝水的瓶子,重新裝滿水!」。他便照著指示來做,抽水馬達果真源源不絕地冒出水來。他不但喝足了,且也能把他的水壺打滿水。他也依照指示,再把瓶子重新裝滿水,並且在紙條上多加了一些字:「上面所寫的是真的,請照著做吧!」
|
  分享就是一種付出,我們若懂得付出,方能獲得更多,我們付出是因為我們先得著,如同那位旅人先得著那瓶水一般。我們分享是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先把祂的生命分享給我們,使我們得著那永遠的生命的活水,我們得著愛,我們也分享我們所得著的愛。耶穌基督如此的告訴我們〈太廿五:40〉:「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又告訴我們〈路十:27b〉:「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我們領受了耶穌基督生命的活水,不可讓這活水在我們的身上變成死水,因為活水是要流動的,有進有出,如果只有進沒有出,新的活水就進不來,就會變成一灘死水了。

    教會中的關懷有二種人,一種是需要被關心的人,一種是關心人的人。每一個人都是需要被關心的人,包括了傳道、牧師也需要被關懷。而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成為關心人的人。期待我們教會打造傳福音的友善環境,成為關懷的教會,輸送神的愛與福音給凡需要者的生命中去。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86 頁目錄的第 8 篇

  下一篇  上一篇   回首頁   回盼望人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