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人生 8408
投稿及回應信箱:webl.org@msa.hinet.net

我們的盼望乃是十字架,我們擁有這個,就擁有一切,十字架是我們唯一的盼望!,信心與終極的仁愛。

 

     

    潘傳道預告自本週〈2016.04.10〉起開始要講關於「教會」系列的信息,分為四個單元,本週第一個單元是從以賽亞書五十四章1-3節的經文講到「教會是為了傳遞盼望而設」。
    盼望是什麼?盼望如果用在動詞方面的話其實是一種期待、一種指望。但是聖經所提到的盼望其實是一個名詞,因著神的應許而對神發出的一種信心的盼望。換句話說,盼望是因著信,以我們的神的信心為根基,相信神和祂的應許。盼望不是屬世的,而是屬靈的;不是暫時的,而是永恆的;不是人的期許,而是神的應許!人的期許有時叫人失望,但神是信實的,神永不失信,祂是穩固的根基,聖經說:那些信靠、盼望祂的人必永不動搖。
    說到盼望,潘傳道介紹一幅收藏在英國藝術博物館命名為「盼望」的名畫,是1886年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相當有名畫家的作品,講台投影幕上秀出了他的畫作,乍看之下,不像是很有盼望的樣子,畫中那位一個小姐彎著脖子、曲著身子、蒙眼赤腳,抱著斷弦琴,聆聽著那撥動僅剩一根弦的聲音,坐在浮沉於水面的地球上,看起來似乎絕望、脆弱,卻又寧靜安詳,好像要傳遞在無望中,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時候,還堅持有可能的盼望。這幅畫使我想到一位小提琴家帕卡林尼(Pacalini)。有一次他在演奏會中,一根弦突然斷掉了,當時全場觀眾一片靜默,要看帕卡林尼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帕卡林尼調整了剩下的三根弦,向聽眾一鞠躬,又繼續演奏,聽眾都很驚訝的發現,三根弦的演奏音質竟然不像是少了一根弦的小提琴所拉出的聲音,所以都不得不佩服帕卡林尼的表現。可是很不幸地又有一根弦斷了,但是帕卡林尼還是從容不迫地調整一下剩下的兩根弦,鞠躬道歉後又開始演奏,現場聽眾都因為讚嘆他從容不迫的表現,而給他熱烈的掌聲。不料演奏快要結束時,不可思議的事卻發生了,帕卡林尼又拉斷了一根弦,每位聽眾都面色凝重,這時他如果停止演奏,相信應該有一半的聽眾會原諒他,不會要求退票。帕卡林尼停頓了一下,看看自己的小提琴,突然間用最後一根弦把曲子拉完,興奮的舉起小提琴大聲叫道:「一根弦的帕卡林尼」(One String and Pacalini)。當時全場聽眾全體起立給帕卡林尼最熱烈的掌聲。許多音樂評論家都認為這是帕卡林尼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出,這個故事後來也成為義大利小學生必讀的歷史故事。
    生命並非一帆風順,當我們遭遇到挫折時,要效法帕卡林尼,縱使斷了弦、縱使只有一根弦,也能演奏出美好的凱歌。對基督徒而言,雖然人生中有失望,卻不絕望。魔鬼常常使用「灰心」叫人離開上帝;我們要小心不要上當,基督徒有了上帝,就有不灰心的權利;基督徒有了上帝,就有了盼望。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充滿盼望的人,而且也要做一個傳遞盼望的人:我們的教會也要成為傳遞盼望的教會。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第2節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這節經文是在第1節的背景裡所帶出的盼望。第1節說:「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並且還有後續的第3節:「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
    聖經特別凸顯記載著「不懷孕、不生養」的婦女,撒萊〈亞伯拉罕的妻子〉一直生不出孩子(創十六:1);以及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妻子利百加,原本也是生不出孩子(創廿五:21);還有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他所愛的太太拉結也是生不出孩子(創卅:1-2),甚至拉結因一直沒有孩子便埋怨丈夫:「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因此以色列人都知道在他們的歷史中,不孕者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耶穌基督降生前,馬利亞的親戚伊利莎白本來也是生不出孩子,馬利亞則是不可能生孩子,因為還沒有結婚,沒有丈夫的女人怎麼可能生孩子,撒萊是沒有月經不可能生孩子,馬利亞是沒有丈夫也不可能生孩子,可是上帝都讓她們生了孩子。在古代,一個女人不能生育是很悽慘的,在猶太人跟華人的社會價值觀是一樣的,所謂無後為大的觀念很重,所以對這樣的女性,竟然能夠歌唱,究竟神給她什麼樣的盼望呢?那個盼望的原由是因為沒有丈夫的會有孩子,聖經以賽亞書七:14預言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這個孩子很特別,因為祂是上帝所賜的,叫作以馬內利。我們再看一下以賽亞書五十四章的前面,這個沒有丈夫所生的兒子,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祂身負特殊使命:「耶和華卻定意(或譯:喜悅)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譯:祂獻本身為贖罪祭)。祂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祂手中亨通」(賽五十三:10)。這個沒有丈夫的婦人生了兒子,後來會有很多的後裔從祂出來,盼望就是在這裡,這位兒子後來成為贖罪祭者,並且上帝讓祂從死裡復活,而且永遠的活著。不只這樣,因著這個沒有丈夫所生的兒子成為贖罪祭,開始有許多的後裔會產生出來,這是彌賽亞帶來的盼望。當我們有這樣的盼望時,本來我們是根本不結果子的、不懷孕、不生養的,我們可以開始歌唱,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因為上帝所賜的救贖恩典,讓我們從不可能變成可能,使我們可以大聲的歡唱,這是得到盼望的人才唱得出來的,沒有盼望根本唱不出來。這個背景是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外國去,根本什麼希望都沒有的情況下,以賽亞跟他們說:上帝要給你們盼望,所以你們不要放棄,有一天你們會高聲唱歌。
    今天這段經文的解釋有很多種,上週燕儀姊妹提到她讀聖經時發現有不同的疑義,我趁便做一個說明,聖經是聖靈所啟示上帝的話,可是聖靈的啟示不是講天國的話,而是要講人聽得懂的話,於是聖靈在古代就跟聖經的作者啟示,是經過當代的文化,讓當代的作者瞭解以後寫出來的著作,所以我們在讀聖經時,第一個要讀的是,作者在寫作的當時,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們把它挖掘出來,就叫作「釋義」要把原作者當時寫的意思把它挖掘出來。光是挖掘出來還原作者的本意並不夠,因為挖掘出來的意思是適用當時的文化背景,而我們處在二十一世紀的時代,以當時上帝藉著原作者向當時人所講的話,對現今的我們,以今天的文化處境來看,就需要作一些「詮釋」。釋義只有一個,因為原作者只有一個,但詮釋起來可能有很多種,因為我們離作者很遙遠,對於釋義只能夠去推測當時的意思。可是在作詮釋和釋義時,我們會很容易私意解經,把我們主觀的想法讀到聖經裡面去,這叫作「讀入」。所以我們每天讀經時常常會有這三種情況:一個是詮釋,一個是釋義,一個是讀入。
    例如保羅對這段經文的詮釋,他詮釋的重點就在第1節:「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他的詮釋是說,這個不孕會生子的,講的是指亞伯拉罕的老婆撒萊,會生的就是他的二老婆夏甲,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有一點緊張,在這段經文裡並沒有提到撒萊和夏甲的故事,可是保羅在讀的時候,因為當時加拉太教會的問題是「到底我們要得到上帝的救贖是完全靠恩典,還是靠律法的行為」,所以保羅就拿這段經文來作他的詮釋,他是針對當代的問題,用這段經文來區分不孕的和能生的之間的差別在哪裡,「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加四:23)。保羅解釋夏甲是奴隸、是使女,是按血氣生的,撒萊是主母、是自主的、是原不能生,上帝讓她生的,代表承受上帝應許的恩典(撒萊),應該比人血氣的行為(夏甲)高貴,按照一般自然所生和按照上帝特別應許所生的孩子應該是不同的,我們應該是按照自主的、比較尊貴的,來接受上帝應許的恩典得到救贖,而不是按照遵行律法的行為來得到救贖。這個故事的背景就是亞伯拉罕和撒萊年紀很大了,都生不出孩子,撒萊就把她的奴婢埃及人夏甲送給亞伯拉罕作小老婆,希望至少留有後代,當作自己的孩子,夏甲也真的懷孕生子,結果夏甲反而輕看撒萊,後來撒萊也生了,就把這個女僕趕出去,這是故事的背景。保羅用這段經文來解釋律法(血氣)和恩典(應許)的不同,這也是一種詮釋,但不是本來以賽亞在寫的時候要講的,因為以賽亞的時代沒有加拉太教會這樣的問題,一直到初代教會才有這個問題,所以保羅就用這段經文的這個部分來作這樣的詮釋。
    今天則有人偏重於靈修而做出詮釋:說這段經文裡面最重要的是「堅固你的橛子」,因為個人和上帝的關係如果正確,其他就都沒有問題,如果跟上帝的關係有問題,當然其他就有問題,不孕就是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不好,上帝不祝福我們,重點就放在「堅固你的橛子」。他引用的經文是:「將來雅各要紮根,以色列要發芽開花;他們的果實必充滿世界」(賽廿七:6)。一棵樹會結果子就跟一個人會生孩子一樣,一棵樹若要結很多果子,根就要紮得很深,就是我們跟上帝的關係要很好,我們的靈修要很好,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不好當然會不孕,或是不能帶人信主,活也活不出基督徒的樣子,問題就出在這裡,一棵樹如果把根紮得很深的話,它就結很多果子,所以不孕的要歌唱結很多果子,根就要紮得很深,如果用帳幕來講,就是橛子要堅固。
    但有人為了宣教,詮釋的重點就不是在堅固橛子,因為橛子釘在那邊就跑不動了,重點就會放在「向左向右開展」。福音不應該只蹲在家裡,要出去傳才對,「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可十六:18)。
    然而對猶太人來講,這段經文所要說的,根本不在於宣教或靈修,而是上帝要他們離開被擄之地,回去重整家園,因為荒涼的城要有人住,重點就在「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所以他們發起一個運動叫作錫安運動,我們要回家、我們要重建祖國,1948年他們成功了。為了這個祖國,他們把坦克車開進加薩走廊,阿拉伯人因此一直向以色列發射砲彈,說那裡才是他們的地方,於是以色列不高興就反攻,背後就是(猶太復國主義)。他們的解釋是我們要回去、我們的後裔應該讓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賽六十一:4)。現在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以色列人住在以色列,從全球回去成為一個國家,他們為了生存,在那邊和阿拉伯人爭戰直到今日。
    此外也有人就不強調不孕或堅固橛子或城邑,而是強調要擴張帳幕、張大幔子、放長繩子。口張得越大,上帝就祝福越多,「……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詩八十一:10),他們強調要有信心,敢跟上帝要,祂就給你,他們強調上帝是恩典滿滿,只要你敢要,祂就會給你,這是他們的重點。
    以上他們講的都對,可是他們只講一部份的詮釋。我們讀神的話,不能是片面的,也不能是片斷的,也不能只強調自己喜歡的經節,如此容易斷章取義,我們需要全面真理的了解。耶穌受魔鬼的試探時,魔鬼就是引用聖經的話,對耶穌說:「你可以從聖殿上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天上的使者必來扶持托住你」,但是耶穌回答說:「經上又記著說…」耶穌回答的這個「又」,就是提到了平衡真理的全面性。茲綜合以上的各種詮釋,我們以比較完整的觀點來看,到底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
    首先我們要用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如果我們抓住上帝的應許,我們就有信心,我們就有盼望,環境我們會看,可是不要被環境打倒。我們要用信心來抓住上帝的應許,這是亞伯拉罕給我們留下一個很棒的榜樣,當他沒有孩子的時候,上帝說要給他,他就抓著上帝的應許,上帝也就稱他為義。林後一:20「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這是上帝的應許,我們要抓住。神說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何等的恩典和應許,現在沒有丈夫的,將來會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現在一無所有的,將來會比現在有的人擁有更多。對以色列如是,對我們教會來說亦如是,我們要昌盛,生養眾多。所以我們不要看現在的光景,也許現在是一無所有,不能生育,但神要叫我們祝福滿滿,昌盛發旺,所以我們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不是在昌盛發旺以後才這樣做,而是在未能生養之前要喜樂,在疾病未得醫治時要喜樂,因為我們知道神的祝福必成就,所以我們要時刻懷著喜樂的心,等候神的祝福,這就是盼望。
    其次就是「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在這第2節經文中連續用了五個動詞:1.要擴張你帳幕之地;2.張大你居所的幔子;3.不要限止;4.要放長你的繩子;5.堅固你的橛子。並且這五個動詞都是命令式的,顯示其必須性和緊急性,催迫以色列人擴建帳幕。神也藉著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當人還未湧進教會的時候我們就要好好預備,要擴張帳幕之地,這是必須的行動,是神要我們做的,也是我們教會發展所必然的事,這是容量的擴展,因為當人湧來的時候才發展就太遲了,而且我們不開展也會阻擋人湧進來。以利沙曾經幫助一個窮到沒飯吃的寡婦,以利沙問她家裡還有什麼,她說剩下一瓶油,以利沙說:「你去,向你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王下四:3),拿越多越好,然後跟你的孩子待在房裡,不要開門,把那瓶油倒在空器皿裡面,寡婦就交代她的兒子趕快去借器皿,然後就開始倒油,一直倒,倒到器皿用光了,油也停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上帝要給我們恩典時,我們的帳幕要擴張,容量要大,上帝才能把恩典給我們,我們要預備好,就像寡婦和她的孩子所做的預備,所以空器皿很重要,但很特別的是,空器皿要自己去找,上帝沒有給我們空器皿,而是告訴我們要把空器皿帶來就給我們祝福,就是說有多少地方我們就開展多少地方,我們這一代要得地為業,得著更多地方,建造更大的地方,好讓更多蒙恩得救的人湧進來。
    帳幕擴張了、幔子張大了、繩子當然要放長,放長的繩子必須拉緊。搭過帳棚的都知道繩子必須拉緊,而且是相對的拉緊,帳棚的空間才會打開,否則會縮成一團無法住人。在教會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意見形成一種緊張,但是如果逼大家只能有一種意見,那麼帳棚就垮掉,因為沒有相對張立的繩子拉著。教會漸漸擴大,領受上帝的恩典更多,就要能夠忍受各股繩子對拉的張力,彼此間看法感動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見,但我們願意忍受:「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十四:5)。拉緊繩子之後,必須堅固橛子,橛子要釘得牢釘得深,帳幕才不會被吹跑,這是這段經文最重要的一句,因為整個帳幕能夠立起來全靠它。「堅固你的橛子」指出生命紮根的功課,如果和上帝的關係出問題,其他的問題、艱困就會一一出現。人生孩子和樹結果子一樣,樹根紮得深,才有機會多結果子;人與上帝的關係若不好、靈修生活不堅固,就可能不孕,或是無法帶人信主。
    幔子是帳幕的「門」,雖然是一片布幔,卻是裡外分界。「張大居所的幔子」,因為向外擴展,人口倍增,所以幔子要做大。上帝所賜的兒女,他會向左向右開展,本來是在帳幕裡面,現在擴展到了城邑,這是上帝給不孕者的祝福和盼望:祝福和盼望不應該只放在家裡,它會往外擴展出去,這樣的盼望會給周遭帶來更大的盼望,所以第3節說:「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左右」是空間,「後裔」是時間,這是時空的擴展與延續。不單是向左向右,並且是多層次的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不但是一個國家,也要跨國事奉,荒涼沒有機會聽到神話語的地區現在有人居住,能夠建立起來。這是多元的擴張、跨越的擴張。耶穌要升天以前跟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9-20)。「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空間的擴展;「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是時間的延續。「所以你們要去」這個「去」字的原意,就是跨越的意思。如果我們不跨越的話,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永遠也聽不到福音。現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廿億的人口仍然在等待福音;他們需要我們用跨越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所以我們要把這樣的信仰傳給我們的孩子、孫子,這是後裔的問題;我們也要把這樣的信仰傳給我們周遭的朋友、鄰居,這是空間擴大的問題,這兩個都需要有。求主幫助我們,有一個擴張的人生;幫助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不斷擴張並且是傳遞盼望的教會。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84 頁目錄的第 8篇

  下一篇  上一篇   回首頁   回盼望人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