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人生 8309
投稿及回應信箱:webl.org@msa.hinet.net

我們的盼望乃是十字架,我們擁有這個,就擁有一切,十字架是我們唯一的盼望!,信心與終極的仁愛。


    
小組查經分享

     
孩童耶穌在聖殿裡       

            張明仁 講述


   
經文:路加福音二章40-52

   
本週〈2016.01.17〉潘傳道證道的題目是「靈修生活是豐盛的開始」,經文是剛才我們所讀的路加福音二章40-52節。在新約四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有記載關於耶穌童年的事蹟,道成肉身有神性又有人性的耶穌,究竟祂的童年是怎樣的呢?路加福音裡有段很有意思的記載。本段經文一開始是耶穌十二歲以前的童年生活用簡短而完整的文字敘述〈40節〉:「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然後又在本段經文的最後同樣用簡短而完整的文字,敘述耶穌由青少年到成年這十八年裡的情形〈52節〉:「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耶穌的身體漸漸長大,靈裡強健起來,祂經過正常身體發育過程,學走路、說話、玩耍和工作,因此祂能體恤我們的成長階段。論到智力,祂充滿智慧,祂不但學習最基本的知識、數字,而且智慧也增長。屬靈方面,祂每天過靈修的生活,讀經、禱告,喜悅遵行天父的旨意。
    41
節提到約瑟和馬利亞「每年」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42節說他們「按着節期的規矩上去」;43節說「守滿了節期」。由這三節經文可以看到約瑟和馬利亞都有信仰的靈修生活,兩人守逾越節並非偶而為之,而是「每年」必守。耶穌自十二歲以後也是「每年」上耶路撒冷守節,前面的路加福音四章16節論耶穌守安息說:「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祂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祂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請留意「照祂平常的規矩」這一短句可以看出耶穌守節、守安息是一件平常的、慣常的事。我們豈不應當有同樣的感覺嗎?在拿撒勒的家鄉裡,耶穌每週都照常進了會堂參加崇拜聚會,祂總是留心聽道,從聖經學到很多東西,我們豈不要效法耶穌的好榜樣嗎?
   
逾越節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個大日子,因為逾越節是記念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晚上,殺了埃及人的長子和頭生的牲畜,卻保存了以色列人的長子。每年猶太曆的一月十四日〈即是現在復活節的日期〉大多數敬虔的以色列人都會上聖殿過逾越節,接著由一月十五日至廿一日的一個星期,以色列人就會過無酵節。這個歷史可參考〈出埃及記十二:14-17〉。從拿撒勒到耶路撒冷的路途很遙遠,當時還沒有汽車或火車這些交通工具,必須走路上耶路撒冷,縱使他們要行幾天的路程,也要上耶路撒冷聖殿去守節,向神敬拜感恩。
    剛才我們所讀的經文裡,這次的逾越節,耶穌已經十二歲了,約瑟、馬利亞、耶穌一家三口上耶路撒冷去守節。但在回程,約瑟和馬利亞並沒有覺察到耶穌並不在同行的人中,我們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人父母的怎麼那麼樣粗心大意的忽略自己的孩童,但我們在責備約瑟和馬利亞之先,我們應當先反省自己為何常與耶穌失去聯絡,實際上是因我們生活中尚有未對付的罪,為了恢復與耶穌接觸,我們必須回到失落的地方,認罪並離棄罪惡。
   
當馬利亞和約瑟發現耶穌失蹤的時候已經走了一天的路程,可能當時的情況是馬利亞跟婦女們走在一起,約瑟跟男人們走在一起,約瑟就以為耶穌會與馬利亞在一起,而馬利亞就以為耶穌會與約瑟在一起。毫無疑問的,他們在清早就出發,一直到黃昏時分家人們要聚在一起投宿的時候,馬利亞和約瑟這才發現耶穌沒有在同行的人中,於是焦急煩亂的離開同行的人,立即回頭往耶路撒冷去找尋他們的孩子。他們已經離開耶路撒冷有一天的行程,所以他們必須再走一天才能回到耶路撒冷,所以他們找到耶穌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了。他們發現耶穌竟然還留在聖殿裡,不單這樣,耶穌還與當時熟悉摩西律法及宗教規條的頂尖律法師文士在討論信仰的問題,而那些律法師文士都很希奇耶穌的智慧和聰明,47節:「凡聽見祂的,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
但他母親因為積累的焦慮和煩燥就責備祂〈48節〉:「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我兒!」這裡用的詞,不同於40節裡的「孩子」,和43節裡的「孩童」。我們注意到43節這裡對耶穌的稱呼有了變化,40節「孩子漸漸長大」的「孩子」〈the child〉一詞,是指年紀很輕的小孩子。43節裡的「孩童」〈the boy Jesus〉,這兩個詞的意思完全不一樣,這是指此時的耶穌已經懂得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和負責任。48節馬利亞對耶穌說:「我兒!」那是一個母親溫柔的話語,意思是「我所生的」,馬利亞的意思是「我所生的孩子呀,為甚麼這樣對我們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不料耶穌卻反問說〈49節〉:「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這是一句值得我們留意深思的話,因為這話聽起來,似乎讓人覺得耶穌很不近人情,其實耶穌的回答,表明祂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身分是天父的兒子,也知道自己的神聖使命,從肉身而言,耶穌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孩子,但祂更是天父上帝的兒子,馬利亞說:「你父親和我」,而耶穌卻回答:「我父的事」〈父是指天父〉,對於耶穌含有隱義的話,他們當時並不明白,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說這些話,是不尋常的事!「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耶穌實際的意思是說:「母親,你應該很瞭解我的,你為甚麼找我呢?你豈不知道我應當以我天父的事為念嗎?」「以天父的事為念」的確是耶穌生命裡最中心的事。這孩子說:「我應當」表達了祂認識到祂與天父的關係,祂對天父的責任,以及祂對這責任的回應。「我應當」三個字.表明了耶穌既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且也清楚的做了應該做的事情,這正顯出孩童耶穌的完全。「以天父的事為念」實際是約瑟和馬利亞一向所重視的,所以他們每年都會上到聖殿過節,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只有十二歲的孩童耶穌已經能夠成熟到對天父的真理與愛慕,情願在聖殿等候父母回頭來尋找自己,也不會四處亂跑。在這件事情當中,我們體會到約瑟和馬利亞的確作為一個好父母的榜樣,因為他們沒有嚴嚴的責備耶穌,因為事實也並不能肯定是誰人的責任,只是彼此欠缺默契而已,馬利亞對耶穌講的說話,也的確是由衷之言,而不是嚴厲的責備,約瑟也沒有對耶穌有任何責備,因為他真的尊重耶穌已經開始進入少年人的階段,約瑟明白到耶穌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任,而且耶穌選擇在聖殿學習神的話,總比四處亂跑要好,因為如果他們相隔一日的路程的話,彼此可能分別四處尋找,結果也很難找到對方。但是少年的耶穌做了最好的決定,以神的殿為自己的地方,沒有亂走亂闖。把握等候父母的時間學習神的話,向那些自己平常很少機會接觸的律法師文士請教,的確是最聰明的決定。我想像到如果是我的女兒和我失散了兩三日,我可能會衝動的失去理智。
    無論如何,他們重聚了,可以回到拿撒勒去了。51節「祂…順從他們」這句話可以看見,雖然耶穌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卻在一個低下的猶太家庭裡,作一個順服的孩子,馬利亞一直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由此可見耶穌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個對父母恭敬、順從的孩子,祂在順服天父的前提下,並沒有因此而逃避身為孩子當有的孝心和責任。在今天的經文裡邊,我們可以學習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耶穌雖然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神,但是祂道成肉身以後,祂必須走過凡人所走過的道路、過凡人所過的生活,祂也必須透過學習、發問等等方式來認識屬靈的知識,因為耶穌不但有神性的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我們看見耶穌熱切地在聖殿中,向當時的律法師文士提問,由於耶穌也有神性的一面,所以祂就比平常人格外有智慧、有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在聖殿當中和律法師文士應對的時候,會讓許多人感到希奇。第二個重點:耶穌雖然是神的兒子,但是祂在肉身上、在名義上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孩子,祂聽從父母、順服父母,成為每一個人的榜樣,祂履行了作為兒女的責任,恪盡孝道,雖然祂滿有智慧,可能在祂童年時期,對於屬靈的事已經比父母認識更多,但是祂仍然是尊重撫養祂的父母親,在不違背聖經原則下順服父母、尊重他們,因為這是每個為人子女者應有的態度。耶穌與父母之間,有比今日我們所說「代溝」更深,但在此鴻溝之前,耶穌順從父母,與父母一同回拿撒勒。在此鴻溝之前,約瑟與馬利亞不明白耶穌所作的,不明白耶穌所說的,他們沒有再進一步追問、討論、辯論、爭執。馬利亞只是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      
   
耶穌上聖殿的事蹟好像就此結束,事實上並不就此結束,因為他們以後每年都會一同上聖殿過節,但像這樣的情形只會發生一次,約瑟和馬利亞一定會懂得與一路成長的耶穌或者他們後來生的兒女更有默契,以致大家不用再次為到見不到對方而擔心。成長的過程都有時間表,無論說話、站立、走路,都有時間表。父母因為愛孩子,大都無法配合孩子的時間表,有的走在時間的前面,印證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有的走在時間的後面,認為孩子永遠長不大的,以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操心,怕孩子做不來。

    歷代以來,有不少敬虔的父母願意教導自己的兒女去愛慕神、敬畏神、遠離惡事、過靈修的生活,這正是神對人類的期望,只要我們願意,神必與我們同工,叫我們的兒女及教會的新一代,能夠在真道上成長,在靈命上長進,神也必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在祂自己的教會。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83 頁目錄的第 9篇

  下一篇  上一篇   回首頁   回盼望人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