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人生
3103 |
─追思戴紹曾牧師
戴紹曾牧師生於中國、長於中國的開封,十二歲時,芝罘學校全部師生都成了戰俘,被囚於濰縣集中營三年之久。在集中營的三年期間,戴紹曾與祖父戴存仁同住,祖父熱切渴慕神的話語、堅定依靠神的信實,以及勇敢面對不可知未來的堅定信心,在戴紹曾心中留下烙印,1945年重獲自由。長大後回美國升讀大學,畢業於密西根州
Spring Arbor College,
伊利諾州Greenville
College
及
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他後來亦於耶魯大學修讀歷史及神學。1951年,他與大學同窗賴恩
(Leone Tjepkema)
共諧連理,成為日後五十多年來互相扶持,同心服侍的好伴侶。1955年6月,年輕的戴紹曾夫婦抵達台灣高雄,開始他們的宣教事奉。在他父親創辦的聖光神學院任教,正好趕上聖光第一屆新生開學。戴牧師的三名子女
(美琳Amelia,美溪Signe,和繼宗Jamie)
都在台灣出生。1960年,戴紹曾牧師的父母回美國述職,戴牧師被邀接任院長一職,帶領聖光聖經書院十年之久,並曾獲選為循理會台灣年議會會長。1970年,他獲聘為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創校院長,中華福音神學院的成立,體現了華人教會為大專畢業生提供神學訓練的心願。就任期間,戴牧師奔走各國的華人教會,傳遞這個異象。1979年,戴紹曾牧師接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邀請,請他出任海外基督使團的第七任總主任。他在1980年7月1日接任,是戴德生創立這差會以來,第一個戴家後代出任此職。1980年代,中國逐漸開放,並歡迎專業人士協助推行四個現代化。在戴牧師的領導之下,使團再次開始關心中國及中國人民的事工,並在英國及北美舉辦關心中國的研討會。因著他在基督教宣教上的卓越貢獻,戴紹曾牧師分別在Greenville
College (1978)及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
(1987)獲頒榮譽博士學位。近年亦先後於多倫多天道學院Tyndale
College (2001)
及Spring Arbor
University
(2008)再獲頒兩個榮譽博士學位。 1991年,戴紹曾牧師交棒給畢大衛David Pickard,夫婦二人移居香港,1994年,與美籍華裔的兒科教授曾振錨醫生及香港商人陳鴒兄,聯手創辦國際醫療服務機構,在四川服事。在1950年代初,海恆博醫生Jim Broomhall 曾在該地區服事彝族人,他是戴德生妹妹戴賀美和妹夫海班明Amelia & Benjamin Broomhall 的孫子。 戴紹曾牧師與中央及地方官員以致基層領袖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許多基督徒專業人士得以深入內地長期參與建設。在他出任總裁的十年間,MSI 由國際醫療服務機構擴展至國際專業服務機構,服務範圍亦更加多樣化,包括醫療、英語教學、社區發展、畜牧、青年工作及工商管理等項目。2007年4月4日,昭覺縣政府授予戴博士「昭覺縣榮譽市民」,表揚他對昭覺縣發展的貢獻。他自稱是外白裡黃的「熟雞蛋」,是蒙恩的罪人,生在戴家完全是神的恩典。他為人柔和謙卑,忠心侍主,誠信待人,熱愛中國文化,精通中國文學和歷史,一生服侍中國人,也準備死在中國。他真正實現了戴德生當年所說:「假如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戴紹曾牧師還補充了一句:「不是中國,而是基督呢!」面對這樣為主、為中國擺上的「外國」宣教士,你我有何回應呢?
戴紹曾牧師在孩童年代曾被日軍俘虜,當中有何經歷?他說:「日本侵華時,由於我父母在後方工作,我姐姐、弟弟、妹妹和我自寄宿學校被日本人俘虜了,此一骨肉分離,一分就是五年半,當中,我母親極難過,她跪在房間哭,連禱告也禱告不出來。在極度痛苦中,她聽到上帝對她說:『如果你先關心我的事情,我便會關心你的事。我知道你所關心的是你那四名在日軍手上的孩子,但你可知道我所關心的卻是千千萬萬沒聽過福音的中國人?你能不能關心他們呢?』有了上帝的話,我媽媽就振作起來,繼續與我父親教書。其後,日本投降,我們就一家團聚了,這實在是上帝的恩典。各位,我們的上帝是信實的,是可靠的,祂的應許永不落空,能領我們往前走!記得在集中營受苦時,我曾告訴自己,若有機會離開中國,就決不回來,但我感謝神,祂後來藉一個安徽的營會感動我,叫我知道活著為何:我生在中國,一輩子為華人工作,我準備死在中國。」
|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31頁目錄的第 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