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望人生」係含信仰見証、論述、講章、靈修小品及相關藝文〉 |
詩樣的篇章•雲樣的光彩 ─長沙高昭純老師的見證〈中〉 余子明 〈四〉 1997年12月初,培訓同工,為要建造教會,並擴大範圍與果效,由海口聚會點的負責人,邀集海南島鄉下和長沙、江西宜春,各聚會點的同工參加,長沙、江西各地的同工五人,由高老師率領前來。 適有在美國牧會的某牧師,回來台灣相見,我們談到大陸的福音事工,說他對此也有負擔。於是,他和我們同來海口,同心的服事主,有一個禮拜之久,極為協和美好。 我們分別在海甸島、秀英兩地培訓,為時四天,從週二開始到週五結束。 秀英的培訓,遠近來的同工,共有四十多人,主題信息為「建造教會」,經文太十六19、19。 我們的培訓講道,聖靈在會中運行作工,到聚會結束時,領會的同工,帶回會眾唱著一首奉獻的詩歌「心願」: 主啊!我願奉獻我自己, 主啊!我願永遠服事你。 無論我在那裡,無論我遇何境, 我願一生順服你旨意。 願為主作精兵,願為主捨生命, 願為主作僕人,願為主服事人, 主啊!我願奉獻我自己, 主啊!我願永遠服事你。 無論我在那裡,無論我遇何境, 我願一生順服你旨意。 無論我在那裡,無論我遇何境, 我願一生順服你旨意! 一開口唱,大家就站了起來,唱了不到一半的歌詞,就有人開始抽動啜泣,唱完一遍,出聲禱告,有人自動舉起雙手,願意奉獻自己為主所用,認罪悔改,感謝讚美,此起彼落,約有把小時,會場平靜下來,他們一個個擠上前來,和我握手,表明他們奉獻的心志堅定。 培訓結束的晚上,長沙、江西的幾位同工,來到我們的住處交通,見證他們在培訓中所受的造就,也看見聖靈在海口、海甸兩間教會裡所作的工,十分羨慕,切望我們到長沙去幫助、扶持他們,建造教會。 這時,從美國回來的某牧師也在座,一週來,他在這裡所見所聞,激起他對大陸福音事工的迫切負擔,現在又聽到長沙同工的見證,當即表示:他回美國稍事安排後,預定明年三月到長沙服事。於是取了長沙負責人高老師的電話,約定如何聯絡,為求安全無虞,我們又把另外一位姊妹的電話告訴了他,以防不測。 某牧師在協助完成「海甸教會」的建立和按手受職之後,下週二就回美國去了。 〈五〉 1998年5月,我們在海口召集兩間教會的同工培訓,也有附近鄉村的一些同工參加,一週後,我們搭機到長沙,海口的某牧師夫婦同行。計劃在長沙培訓後,再乘火車經貴州去四川重慶、成都,看看那裡家庭聚會的情形,期能開拓新的福音工場。 但是,我們一到長沙,就得知這裡的聚會,在不久前,一位韓國牧師前來培訓,被公安發現來抓,他們在一棟樓房的六樓聚會,公安在各各層樓梯口,佈置崗警,上樓抓走講道的牧師,而聚會點的負責人女傳道高老師,從樓上下來,從容脫離現場,連夜搭乘火車去了上海,住在朋友家中,身體突感不適,經醫檢驗,發現有乳癌症狀,於是轉到北京住院開刀。我們在長沙,聽說她的病情良好,仍在北京租屋療養。 經此攪擾,長沙的家庭聚會成了驚弓之鳥,幾乎散去,有好一陣子不敢聚會敬拜神。 據說,在長沙聚會被抓後的兩三天之後,從前和我們同到海口的那位在美國牧會的某牧師,帶著滿懷的熱忱到了長沙,在機場裡和高老師電話聯絡不上,然後找到另外的那位姊妹,接到她家住了一宿,知道前述的情況,搬到一個親戚家住了幾天,就黯然的回美國去了。或者因為出師不利,傷了他的信心,從此我們失去了連絡,找不到他的人了。今年四月間,我們特地到美國一趟,還是找不著,令人悵然。 這是我們在大陸工作中所遭遇的一個意外事件,特殊的,也無可彌補。這事說明我們在大陸的服事,若沒有「意象」的帶領,必要失去方向目標,憑著個人的一股熱忱,路是走不通的。 雖然情況突變,我們仍要繼續前進,惟行程略有變更,原定乘火車經貴州去四川的,現在改坐輪船,從岳陽登輪,經長江三峽到重慶。 〈六〉 我們在岳陽買票上船,遇見一艘旅遊客輪,不但坐船舒適,又可暢遊三峽勝景,因為海口某牧師夫婦,沒有坐過江輪,大家都覺新鮮。 誰知,天氣陰霾,濃霧瀰江,北風挾著雪雨,我不覺身受風寒感冒。 船到景點即停,讓遊客上岸觀光,停停開開,三天三夜,船到重慶上岸,我們即刻到了郊區培訓講道,不能休息,到了成都,我的身體已感不支,略停數日,即搭機回來長沙。 某牧師夫婦有事回了海口,我妻亦因故先行返台。 我一個人帶病留在長沙,適逢江西萍鄉的某傳道來找,我跟著他們到了萍鄉基地,在那裡培訓四天,然後邁返長沙,這時,我已是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本想立即趕回海口,籌備青年的夏令活動,在來之前,已經約好台中的兩位神學生前來主辦。 但心裡惦念著在北京養病的高老師,受感要先去探視,次日,我約同長沙的一位弟兄搭機前往,看到她的病況很好,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好的多,她的信心堅固,沒有被惡病打倒。 這時已是一九九八年六月底了。我回到海口,病得衰弱不堪,手裡的錢也將要用完,必須先回台灣醫病,然後謀求處理海口的服事。 我回到高雄,立刻找到從前曾和我們同工兩次的某傳道,懇請他去海口,帶領那兩個青年的工作。誰知他一聽這話,立刻表示不願意,說是聖經沒有讀好啦,準備不夠啦,又說沒有這樣的感動,說了一大堆的推脫之辭。我沒可奈何,只得趕辦手續,親自去和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同工,免得他們感到孤單無助,獨擔重擔。【待續】 |
您現在的位置是「盼望人生」第 13頁目錄的第 3 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