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家不遠
廖韻芳
按:本篇曾獲某報年度票選最佳散文。
透天三層洋房,座落在稻田旁,起風時,偶爾飄來豬屎堆肥異味。這是一個老舊翻新社區,八十三年夏推出,姊姊轉述建商說法:「前面要開一條
八米路,直通鎮上心臟地帶;六輕在麥寮建廠,這裡必然大有發。」
猛翻數倍後,房價是撐平、緩步下滑,我不太相信會有大好榮景。哥和姐決定比鄰各買一戶,爸爸說:「問問韻芳,或許她也想在西螺買厝,人親土親。」
擁有一小方土地,是在台北難以達成的夢想,親友中不乏按月租地、翻土、施肥、種作,扮演都市農夫。對我而言:鋤犁是扛不動的浪漫,並不奢想嘗試。深層的想望是:九年後退休,住在舊厝附近,手足間各有獨立空間,卻是走幾步路或騎上鐵馬,就可以找爸媽談天說地、泡茶賞蘭。
那年,父親剛過七十,我相信他會像阿嬤一樣高壽九五,我還有福氣承歡膝前十五年。兒時不曾分離的歡聚,正是短短十五載。
爸爸曾經笑言:「算命先說我一生有財無庫,所以,當了二十幾年律師,仍是兩袖清風。」我坐在樹蔭清涼、繁花處處的大庭園裡,回想在這裡灌蟋蟀,卻灌出一條草蛇;空心菜摘了又長,如同變魔術一般神奇。
夜裡,才想起是我的生日,煮出兩個蛋,一個歸我獨享,一個由哥姐分食。阿嬤摸摸我猶留笞痕的手臂:「死查某鬼仔!真是大人吃肉,囝仔吃打。」
艱困歲月裡,厝內經濟是捉襟見肘,厝外卻是天寬地闊,任我遨遊。濁水溪堤岸,是一家人最常去的優美勝地-採西瓜、堆沙堡,或是揀回泛綠溪石,當成曠世稀寶典藏。
也有些活動,不能讓爸媽參與:到漫畫店租回「四郎真平」,藏在肚腹裡偷渡;花兩毛錢買枝仔冰,在圍牆外你一口、我一嘴舔個精光,夜裡吵架,捏得彼此腿上青一塊、紫一塊,天亮,媽喚姊姊打油,她瞪我一眼「走啦!」兩人一同出門,各走左右側溝沿,打了油,再各循原路返回。
哥在初一離家,從此,我們就不曾再吵過嘴。在電話是奢侈品、交通又不方便的時代,台中、西螺遠如天涯。最近,哥曾聊起當時心境:「新生訓練只有半天,結束後,我走兩公里到車站,看著公路局的車子,心想:搭上車就可以回家;又想:明天還要上課,回去又得馬上出門,繞來繞去,不知該怎麼辦?
最後,又走兩公里回學校。想像一個理和尚頭的小男孩,在車站來回徘徊,我不禁心酸。
幸運的我,晚三年才割斷臍帶。高一負笈他鄉,此後,台中、台北、華盛頓、紐約州,家,越來越遠。我如候鳥,逐月、逐季、逐年歸返。每一回,爸媽都問相同話語:「什麼時候擱轉來?」轉來,成了最殷切的叮嚀。
擠在座椅縫隙中,雙腳懸空,直到全身麻木,為的是趕上中秋夜,看阿嬤一面殺柚子,一面唸著:「月娘光光,目睛金金。」
風雪中的紐約州,華航在「世界日報」刊登巨幅廣告:「別人吃火雞,我們回家吃湯圓。」艷紅圓仔閃著溫潤光澤,我彷彿回到昏黃燈光下,有時比賽誰搓得最圓,有時刻意搓得大小不一,再參差排列,湯頭清時,大家都不愛吃,總是得再三回鍋,煮至黏稠帶點焦香,才是人間美味。
我癡望藍天:搭上飛機,就可以回家。出嫁十幾年,僅有一次回家過年,車抵家門,爸早就站在陽台上張望,轉身對屋內大聲呼喊:「韻芳回來囉!」洋溢而出的喜悅,暖著我的心頭。只是,對女人而言,家永遠是兩處模糊地帶,回家,永遠是難有著落的夢想。
夜半驚醒,湧上的常是來不及奔喪的恐懼。阿嬤高齡九十三,臨終前,她已退化至認不得我;媽媽因糖尿病失明,每天打胰島素,吞二十幾顆藥,我害怕夜裡的電話,我深知:至親,隨時可能離去。每週打一通電話,三天寫一封信,儘揀神奇事物談笑;接獲爸的來信,卻忍不住淚如泉湧,終至放聲痛哭。
阿嬤過世,是在我回國以後,中午接獲電話,爸爸的口氣十分平靜:「阿嬤走了,我餵她喝過牛奶,扶她躺下,再回頭,她已經走了。」車子奔馳在高速公路,我的心不慌不亂,反倒有些暖意。想像中拖著女兒、萬里奔喪的畫面不曾出現,我恍然明白:台北離家不遠。離家不遠,就是幸福。
爸爸的離去,卻是讓我措手不及。新居由一片菜圃轉成樓房錯落,不過一年半。姊姊長住,我維持每個月回去一趟。回家的日子,多半是做幾樣自認神奇的菜,堆到爸媽碗裡;買幾件體面的衣服,讓他們掛在衣櫥。
爸爸問我:「你猜猜看,我晚年的願望是什麼?」我屢猜不中,答案是:「讓自己圍棋段數更高。」我疏忽了,每天都有老友來陪爸爸下棋:我的小學老師、崙背老醫生、民眾服務站主任、還有十來歲的孩童,在這塊土地自在過活,就是爸爸最大的快樂。
難怪我們想陪他出國觀光,爸一笑:「我在電視上都看過,不必長途跋涉。」多邀幾次,他乾脆表明:「離開家,我就睡不著。」爸爸出門的興致越來越低,甚至連請他到嘉義吃早餐,他都說:「改天吧!出一趟門,就覺得累。」我聽不出警訊,仍傻傻妄想:有一天,他會答應我一起到夏威夷曬太陽、喝咖啡。
直到爸爸騎腳踏車出門,頭暈得幾乎軟倒在門口,我們才發現:他的胃悶、腹痛不是慢性胃炎或潰瘍,癌細胞早已在他的大腸肆虐多年。姊姊輪白天,哥嫂輪夜晚,爸爸住進省立醫院四天,哥才通知我:「爸爸要開刀,惡性的成分很高,爸說:『台北遠』,你等週六再回來。」
台北遠嗎?考上大學時,爸爸託他的棋友開小貨車,花一天親自陪我註冊;出國時,他送到機場,我入登機門後,他指著飛機告訴姊:「我們來看看,能再看到韻芳嗎?」
結婚當天,他清晨五點出門,陪我北上,喜宴後,又趕在深夜返家。台北一點兒也不遠。是塵俗瑣事讓遊子的心靈逐漸走遠,忘記去傾聽「不要牽掛我」背後的聲音。
「不要牽掛我,我很快會健康回來。」住院第一晚,爸爸提著點滴瓶,電話裡向媽許下承諾,決定轉診到林口長庚,爸堅持要再回家住一夜。
晚餐,全家圍坐,每個月都有團圓相聚,今夜,格外珍惜。爸爸第一件事是為媽挾菜。「我好幾天沒有為妳做事了。」媽媽失明二十年,爸爸每天帶她散步、為她添飯、布菜、倒洗澡水,爸爸捨不得離家,最大原因就是媽媽的眼睛。
離家前,爸爸戀戀環視自己一花一草耕耘的庭園,道出心願:「四個月後,我會完全康復,就可以再整理這片花園。」車上,爸爸說:「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也沒有罣礙。如果問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我要說:是和妳媽媽一起建立這個家。」我緊握爸爸的手,心想:這座堡壘該換我們來撐持。
手術順利,爸爸在一星期後出院。一個半月後,發現癌細胞蔓延至肝,爸爸重回長庚,這次離家,足足三十五天。三組人馬輪流照護,日間,陪爸爸看窗前鳥雀啁啾:夜裡,陪爸爸看窗外燈火點點,從小至大,這是首次須臾不離。共同話題不多,仔細想來,爸一向不是多話的人。
他不曾天寒叫我們添衣、肚餓叫我們加食,也不曾對我們嘮叨他的期望。只是,在我為大學聯考失利而放聲痛哭時,他會拍拍我:傻孩子!妳一生的幸福,又不是只決定在這次考試。」
我回家坐月子時,天天吃麻油雞腰仔,他會瞞著阿嬤,偷偷削一個水梨給我;我返鄉任教的四年,他疼惜我中午騎車往返辛苦,總是用摩托車接送我。
我為他梳頭,笑著說:「我記得以前為你拔白髮,一根一毛錢。」姊姊接口:「聞一次腳丫,說好香,也有一毛錢。」
爸爸摸摸他稀疏泛黃的髮梢,早年,他烏黑茂密的濃髮人人稱羨,他也試過幾種染髮劑,想留住意氣風發的青春。此刻,他卻神情黯然望著鏡中自己。
「這些已不再重要。」什麼才是重要的?夢囈之中,爸爸回到他獲頒孝行獎的會場,這是他心中認定最大的榮耀嗎?
我埋首寫故鄉廟埕的劇本大綱,他眼中閃著光芒:「回家以後,我為妳找更多資料。」我想:爸爸要的很簡單:活著回家。和未知拔河,活著,卻十足艱難,爸爸由每日來回走動,誓言保持出院後的體力;撤退至走兩步就喘息不已:再至廁所後,力拉才能起身。
我試著探詢他最後的心願:「爸,你說阿嬤八十歲就備好壽衣,如果萬一,穿律師服好不好?」爸笑一笑:「律師服?很好啊!我為媽祖奉獻十三年,如果媽祖允許我選擇,我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覺得那裡比較寂寞,我想回到鄉里,做個小小土地公,還是可以照看妳們。」
爸爸眼中霧氣深沈,在選擇回小鎮當律師時,他早已看淡物質名利;在為生命奮力掙扎時,他最不捨得還是家。
高燒過後,他正式把心願託付給我。「我不要在醫院走,我要回家。」我許下承諾:「我知道。」
賀伯颱風前夕,爸爸在醫師允諾下,意識清楚返家。風雨之中,他時時望著窗外:這處他用一生守護的家園。四天後,他在自己的床上過世,姿勢就像睡著一樣安詳。陷入昏迷前,他叮嚀我的最後一句話是:「下禮拜再回來。」
今年清明,我和哥姊一起上墳。在新厝整理香燭蔬果,備幾道爸爸生前愛吃的食物。女兒問我:「媽,我們為什麼要在西螺買房子?」我望向堆著雜物的客廳,尋覓當年想法:「我曾經有一個夢,想在退休以後,回來和阿公一起住。」舊夢已遠颺,淚,瞬間湧上。
我攬一攬女兒:「走吧!我們去看阿公。」墳頭的草郁郁青青,墓碑上的爸爸穿著律師服,淡淡笑著。
我們憶起:百日後,各自夢見爸爸,他或是壯年,或是老年,都是笑容依舊,此後,爸爸就不曾再入我們夢中。
失去父親三年,生命,難免顛簸難行,但是,我們彼此用心扶持,很快走出風雨,重見陽光。墳前,我們輪流撐傘,媽媽交代:要撐起傘,爸爸才能安心享用。我望著爸盛年英挺的面容,低聲說:爸,吃飯了。」白花花陽光下,不見爸爸身影。不過,我相信:爸爸一定離家不遠,因為,不管身在何處,我們一直都離家不遠。
原繕打該文者言:
在報上看到這篇文章,我看得無法自已。利用深夜,坐在電腦前,一句一句看,一字一字打,縱然不再是初次閱讀,淚水,仍一次一次順著臉頰滑落,是某種情愫牽動著吧,我想。故事很長,謝謝你很有耐心的看到最後,即使明知很長,我還是只想將故事打完;即使明知故事很長,你還是堅持著把它讀完朋友,此刻,我只想說:謝謝你!!
家人是最珍貴的寶物,愛情也許會變淡,友情也許會消失,而家人永遠在你最需要時,在你身後靜靜的守候。
所以請你--可以的話,對你的家人好一點。
如果可以,我也想要永遠離家不遠。
回應《熊小米》:
看完這篇「離家不遠」雖然愛哭的我沒有掉淚,但是我卻有很深的感觸。因為一個多月前,心愛的外公永遠離開我們,他的病,也是來得又快又急,就像是醒不過來的夢一樣,連他心心念念康復之後要喝的現搾甘蔗汁,連一口也來不及喝,開刀房、普通病房、加護病房,這幾個月不停的在這些地方輪著停留,最後,也是在家裡往生的,讓他回到最熟悉的地方...。
因為距離太遠,所以每星期一次彰化─宜蘭的路程已是極限,當我看著母親在外公往生隔天,飛車趕回宜蘭,並且從家門前跪著爬進屋子的一剎那,我的心是揪在一起的,眼前這個哭得比誰都激動的人,是曾經冀望大家可以說服外公去做身體檢查卻屢遭駁回的人...。這些天,有一些說法,因看了我的字我的文,自以為了解別人想法的人,說著一些讓我再次痛心不已的事。他們說,我們這些行為和想法,像是在說長輩的那些主要照顧者沒有盡到責任;他們說,我為外公做的標示卡片,根本派不上用場...。
他們說了很多,而我的心卻很痛。在整件過程中,沒有人想指控誰的疏失,只是想盡一些後輩的責任和力量,當時間與空間沒辦法配合時,因而有的感慨。我也知道標示卡片的作用不大,但你們可知道,當去探望在加護病房中外公的四個人,猜了許久許久才知道他原來想喝水,我心中那種悲痛嗎?我在想,護士們說他從早上就一直在寫字,但是看不懂,因為長期臥床與體力不支的緣故,無力的手寫出沒有辦法讓人馬上辨別的字...。我的外公是一個到七十幾歲還會叫子孫幫他弄文書處理機要創作的人,你們可知道當我看著他寫出來的字,但大家都看不懂的心情嗎?所以我回到公司之後,馬上就做了標示卡,有喝水、找人、打電話、疼痛部位等等的基本需求標示,讓他真正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舉牌告知。我也想過也許派不上用場,但那是在遠方的我,除了祈禱之外,唯一能為他做的事...。
誰都不想有後悔的,我寧可浪費心力去做那些你們認為是多餘的事,你們懂嗎?不是只有你們會心疼家人,我們的心也是肉做的,會痛。請不要說這些幼稚到極點的話語,比起我的標示卡,這些無聊的抱怨或解讀才叫多餘。
比起很多事情,家人的健康平安快樂才是我最想完成的心願,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一直讓他們覺得我離家不遠...。
「不遠的,就到家了...」
清輝詩存《55》
攤販〈七言絕句〉
〈一〉
維持生計克時艱,
物品零售付等閒,
韓自賣仁馮市義,
可無德業在人間。
〈二〉
零售攤設市場間,
本小利多非等閒,
我比相如仍賣賦,
價錢淡薄總無關。
〈三〉
上市羅陳趁早間,
呼賓喚客笑開顏,
蠅頭漫誚零售輩,
獲益他年可買山。
〈四〉
商人本小感維艱,
肆設攤排匝市闤,
物價騰昂文字賤,
零售莫漫笑儒慳。
【作者簡介】
張清輝,雲林縣水林鄉人,先後服務於水林鄉公所及嘉義市政府,直到民國73年退休。
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研讀漢學,並浸淫於韻學,七載寒窗,詩學精進,修得滿腹經綸,才高品雅,一身風骨嶙峋,不染浮華,平生唯一嗜好,則為吟詠,詩作逾千,琳瑯滿目。先後被舉為鄉勵吟社副社長、海鷗吟社副會長、雲林縣詩人聯吟會〈即雲林縣傳統詩學會之前身〉理監事等,提倡詩教不遺餘力。
●
攝影寫真
作品名稱:行雲萬里《
旅美寫真之四》
作
者:張明仁〈轉貼圖片請獲同意〉
說 明:高山湖泊「箭頭湖」〈第2輯〉
在加州San Bernardino
群山環抱中,最有名的渡假聖地,除了冬季滑雪出名的「大熊湖」以外,就是標高5,100呎的高山湖泊渡假區「箭頭湖(Lake Arrowhead)」。
當休旅車駛入San
Bernardino國家森林公園區,就開始蜿蜒爬升,群山疊巒,一層層的山峰剪影,彷彿給陽光鑲上了銀框似的。一路翻山越嶺,九彎十八拐,終於駛進了叢林中的童話建築群,車窗外映入眼簾的有如迪斯耐樂園與環球影城一般的街道建築,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湖泊「箭頭湖(Lake
Arrowhead)」渡假風景勝地。由停車場走路不到五分鐘,忽地一泓湖水又展現出另一番浩瀚不染塵的美景,娟秀的湖光山色就在放眼所及之處。這裡的湖面寬闊,湖面如鏡,寒鴨戲水,碧波清澈,更添野趣。
春寒料峭,早春的寒氣侵入肌膚,由湖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沿著湖岸一邊漫步,一邊吃熱呼呼的牛肉漢堡,增添一絲絲暖意,暖和了詩經裡的那一句「春寒料峭」,麥當勞吃起來也就津津有味了。
閱讀梭羅的湖濱散記、施篤姆的茵夢湖,不如來一趟箭頭湖之旅,更能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山水間感受童話般的「人在畫中走,景在腳下行」;在微雨薄霧的山徑、山水交映的水濱,尋賞山水的軌跡,舒解了桎梏在城市裡的心情。當我佇足回顧,湖岸另一側的建築也攻佔了我的視線,那是湖邊的豪宅別墅,倚山傍水,建得非常有特色。
這次的箭頭湖之旅,我把身歷其境的的記憶留在相片裡,茲挑出40張相片,分為2輯每輯20張,本期為第2輯。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NO.10

NO.11

NO.12

NO.13
NO.14

NO.15

NO.16

NO.17

NO.18

NO.19

NO.20


Yahoo!奇摩電子報停止發送服務公告
親愛的訂戶您好:
十分感謝您對「水西樓走筆週刊」電子報的愛護與支持!
茲定於96年6月30日(六)起停止所有電子報發送服務。
所有存放於電子報的資料(包括舊報紀錄),可至「水西樓文學網」http://www.webl.org上網瀏覽讀取。
「水西樓走筆週刊」並未因Yahoo! 奇摩停止發送而停刊,仍將透過「水西樓文學網」上傳的機制繼續發行,敬請按期於每週日上網瀏覽讀取。
造成您的不便,非常抱歉,感謝您的支持與諒解!
張明仁 敬啟 2007.04.01於水西樓
【附註:為什麼要停止電子報發送服務?】
由於Yahoo!奇摩電子報2007.3/23(五)系統發生問題,名家報和個人報的發報系統,「預覽」及「發送」功能,異常無法使用,
以致前已排定發送的電子報,沒有在預定的日期寄出,經Yahoo!奇摩工程單位緊急搶修,已能順利發送。
雅虎奇摩在過去幾年中,提供了數百萬使用者發報與訂報的服務,為台灣網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服務,在網路發展的初期,許多網友與內容出版者都透過Yahoo!奇摩電子報與讀者溝通,是Web1.0時代重要的里程碑。但由於網路環境的改變,目前RSS已經是Web2.0時代資訊溝通的主流方式
,所以「電子報」發送服務已非必要,考量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使用者轉換至Blog,Yahoo!奇摩經過長時間的評估後,決定於2007年6月30日停止提供電子報發送服務。

讀者、作者、編者
一、本刊徵稿啟事
:
本刊園地公開歡迎投稿,詩、詞、散文、小說、小品、論述、攝影寫真..........等,各呈不同風貌,謹以廚師的心情按期端出,任憑挑食諸君動筷子。
為尊重著作權,請勿抄襲,且須文責自負。文字稿以「doc
」〈Word檔〉,圖片以「jpg、jpeg、gif」檔為宜,稿末並註明作者姓名及通訊處〈如用筆名發表,亦請註明〉,
信件之主旨請註明「稿件:篇名」〈例如「稿件:孤獨的存在」〉,而以附加檔案寄送稿件即可。
本刊以服務為目的,免費訂閱,故目前暫不發稿費,但作者享有著作權。
張明仁 敬邀於水西樓
○ 投稿信箱〈可擇一〉
mr102714520@yahoo.com.tw
mrc@ms50.url.com.tw
○ 本刊註冊永久網址:
http://www.webl.org
很好記喔!「webl」係「水西樓文學網」的英文縮寫。【註:水 water、西
west、樓
building、文學
literature、網站
web。因本刊非營利機構故用
org】請大家告訴大家
!
二、介紹「水西樓文學網」叢書:
水西樓文學網叢書【1】
孤 獨 的 存 在
著 者:張
明 仁
發 行 人:張 明
仁
出 版 者:水西樓文學網
網 址:http://www.webl.org
電
話:0910811879•0918778496
E - mail:mrc@ms50.url.com.tw
劃撥帳號:0043125-8 戶名:張明仁
承
印:盈冠印刷電腦製版公司
地
址:高雄市三民區堯山街66號
電
話:〈07〉3865546 傳真〈07〉3865547
出版日期:2003年7月9日
定 價:NT$200
ISBN 957-28858-0-4
版權所有
• 請勿翻印
|
•封面設計:張明仁〈如附圖1〉
•封底插圖:施秀惠〈如附圖2〉
•印刷精美:菊16K,封面為200P銅西紙上霧膜。內頁為80P象牙道林紙,全書厚達320頁。

○ 自序:張明仁
「明仁先生:大作及大函均拜收,詩作將依次刊出。由詩作可看出先生乃詩人也!詩思詩情詩質均屬上乘。尚盼先生勿輟筆,應重拾彩筆寫下去。大作三版封面設計,本報施秀惠小姐樂意代勞......
即祝
新春快樂
端木野 敬上 2月17日」
前函節錄自民國75年
2月17日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主編名作家魏端先生之信函。偶然翻閱昔日的檔案,瞿然醒覺,韶光易逝,屈指一算,又已停筆多年,年逾半百,功名利祿盡都看開,遂於2000年7月9日創辦「水西樓文學網
http://www.webl.org」網站,發行電子報:「水西樓走筆週刊」。網海浩瀚,何異弱水三千,但是「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期盼它能涓滴成河,匯流入海。
「水西樓文學網」雖然沒有「瓊樓玉宇」,但是「窗明几淨,茶青水甜」。「水西樓」已經不是我的,是屬於大家了,有人奉茶,有人供水,一飲一啄,笑談自在,齒頰留香。請來「水西樓」小歇,飯餘茶後再走更長的路而能從新得力了。
「水西樓走筆週刊」電子報,園地公開,接受各方投稿,詩、散文、小說、論述、攝影寫真等,各呈不同風貌,忝為「水西樓」樓主,謹以廚師的心情,按期端出,任憑挑食諸君動筷子。
今日欣逢「水西樓文學網」及「水西樓走筆週刊」創刊屆滿三週年,為因應讀者要求,便將陸續發表於網站上的若干篇章,彙編成書,共分三輯,卷一是小說集,卷二是新詩集,卷三是散文集。更盼本書能接受時間的考驗,「文章千古事」儘管時代的潮流如何改變,就讓它在歷史的舞台上扮演任一角色,當掌聲響起,創作的生命也將化成一股熱血在它的血管裡奔騰的呢!
「江山代有新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寄語凡閱讀本書以及「水西樓」的朋友們,大家一起加油打氣罷!
張明仁
2003.7.9記於「水西樓文學網」創辦三週年
E-mail:mrc@ms50.url.com.tw
○
蔣序 :蔣云
張明仁兄是一位年青有為的多邊作家,他的詩裡洋溢著無限的情感,使人讀了易於領受,這正本著新文學應走的路線向前邁進,最難得的是他對小說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第一次救國團「青年天地」月刊的主編姚教授介紹他和我們見面時,從他誠摯的面龐可以尋找出一個真正從事文藝工作者的氣息,他的作品謹慎客觀,我們曾經多次催稿,由於事業的擔子使他無法專心從事寫作,正因為如此也許才有好的作品產生,終不使人失望,正如明仁兄所云:「在我舊作裡挑出幾首貢獻給讀者們。」雖然帶有幾分交厚性質,但是,真正的好作品,一如陳年的「白蘭地」,從而可以尋找久陳的芳香。
蔣云〈
摘自:青年天地月刊作者專欄原序
〉
○ 作家回應書簡:
1.女作家 莫名
寄件者: 莫名 <ay.snh@msa.hinet.net>
收信者: 張 明仁 <mrc@ms50.url.com.tw>
日期: Fri, 1 Aug 2003 23:40:36 +0800
主旨: (No Subject)
張先生:您好!
您的大作<<孤獨的存在>>於今天下午自郵局取回,承蒙錯愛,不勝感激!
偷空讀了前2篇短篇小說,寫得真是感人!真想一口氣把它讀完,可剛開始學爬的小朋友卻不允許我這麼做,她一下爬去玩垃圾桶,一下要鉆到沙發底下.....(而且是向後退的喔,因為她還不會向前爬行)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看了作者小傳,才知您的過去竟是如此空轟動.輝煌,實在敬仰之至!您那可愛的女兒群,也一個比一個可愛.漂亮,真是羨煞人也!只是您次女靜秋,讓人感覺遺憾!但有您們這樣的父母,她實在是幸福的!唯祝願她早日復甦!
再次感謝您的賜予!
莫名敬上2003.8.1
2.女作家 鍾瑞琴
寄件者:鍾瑞琴 <cathy185@hotmail.com>
收件者:張明仁 mr102714520@yahoo.com.tw
Date: Mon, 25 Aug 2003 03:15:05
主旨:感謝贈書
張大哥您好,欣喜萬分地拜讀「孤獨的存在」,一字一句如涓滴清流,灌注我枯竭許久的心田,也為當今低落頹敗的文藝世界注入一股清新的氣息。
書名「孤獨的存在」,想是在您的心底有一種聲音,是別人聽不到的;有一個角落,是別人進不去的,「唱盡陽關,覓不得涅槃」,道盡千古,怎知我心悠悠?在您的筆下,我讀到了文人的憂思!
感謝張大哥的慷慨贈書,企盼「水西樓」枝繁葉茂,期待更多的著書面世。
晚 鍾瑞琴敬上 2003.08.25
3.張靜麗
寄件者: Christy Tan <changchingli@hotmail.com>
收信者:
張明仁<mrc@ms50.url.com.tw>
日期: Tue, 26 Aug 2003 23:22:29 -0700
主旨: Thanks
Dear dad,
I've finally received your book.Thanks! I was amazed how gifted you are!
As growing up,I did not have chances to see that side of you.Just like you
said that you were occupied by the daily responsibilities(mostly the
burden of raising 6 kids),you weren't able to pursuit your interests.So
I am very glad that you can pick up your interests again.When you
published your first book ,I was too young to appreciate it.Now as I
read it,I just totally admire you!How come none of us get the gene from
you? I am hoping to see more productions from you;that means more books
will be publishe d!Keep up the good work!
Chingli
【譯文】
親愛的爹地:
我剛接到您的書。謝謝!我很驚訝您是如此的有才華!長到這麼大,我沒有機會看到您的這一面。正如您所說您被日常生活的責任所佔滿(幾乎全部的擔子是扶養6個小孩長大),您無法從事自己的嗜好。所以我很高興您能重拾您的嗜好。
當您出版第一本書時,對要去欣賞那本書來說我還太年輕。現在當我讀這本書時,我才完全欽佩您。為何我們孩子中沒有一個人遺傳您?
我正期待看到您更多的作品;這意味著有更多的書將要出版!持續這有價值的工作!
靜麗
4.詩人/作家 婁珂
寄件者: 婁珂 <lg5219@163.com>
收信者: 張明仁<mrc@ms50.url.com.tw>
日期:Sun, 11 Apr 2004 12:10:50 +0800 (CST)
主旨: 謙意深深
附加檔案: 複件_1.JPG(22302Bytes) 複件_144.JPG(17890Bytes) 複件_新一寸照.jpg(137816Bytes)
水中的城市.doc(406550Bytes)
明仁先生:
您好! 非常抱歉,因我的電腦感染了病毒,所以一直沒有上網。更不該差點給您帶來麻煩,罪過!罪過!!
您的網站,我費了好大的勁,才上去,遺憾的是還沒看完。不過您的照片我看到了,真帥!!您的女兒像仙女一般,您的文章樸實閃光 我自動生成的網站讓您見笑了!
不知怎樣獲得您的《孤獨的存在》? 隨信附寄給您一些文集和別人的評論還有我的及父母的照片,請將以前的內容刪除。請告知進入作品方法。
婁珂敬上 致禮!
寄件者: 婁珂 <lg5219@163.com>
收信者: <mrc@ms50.url.com.tw>
明仁先生:
您好!
給您發了幾封信,均未見回音,不知何故?
不知您女兒的病現在怎樣?是否需要中藥?我可以代為籌辦。
去了幾趟《水西樓》十分敬佩您積極樂觀的生活精神,堅韌頑強的學習毅力,熱情洋溢的生活態度,樸實無華的文思泉湧,使創作真正進入到無技巧境界。
作為一名大陸詩歌作者,給《水西樓》提兩點建議:一是能否建立一個文朋詩友或以詩會友的交友平臺。(我願做詩人徵友第一人)。第二
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交流,發表。能否刊登一些港臺,歐美地區的中文詩歌報刊位址,E-mail ,和責任編輯,大陸這邊我可以收集。
希望儘快的到您的回音
婁珂敬上 致禮!
通信地址: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東北大學235信箱(郵遞區號:110004)
走進孤獨
—讀明仁先生《孤獨的存在》
婁珂
夜已深,四周寧靜得仿佛能聽見花開的聲音。輕輕翻開《孤獨的存在》閱讀一位年逾六旬卻依然年輕的前輩,人生的標點。
穿過柔美的文字,漫步悠揚的長廊,諦聽感人魂魄的情愛故事,思索深邃智者的福音。月光爬上我的肩膀,同我一起冥想。是不是詩人便注定要體驗一種悲涼;是不是作家便注定要經歷一段蒼桑;是不是愛情是一種不可醫治的疾病;還是河蚌一定要爲珍珠做痛苦的歌唱。
走進孤獨,走進成長的樹林,會有泥濘,會有沼澤,也會有霧靄、彩霞、流光。孤獨是成長的地方,孤獨是思想的故鄉。
而你,卻偏偏要化做一盞孤獨的燈,在林中堅韌前行,刀一樣的光芒,撕裂黑暗的傷口,逼俗媚的夜晚,交出乾癟的心臟。源於塵土,必歸於塵土。讓復活的生命拯救死亡。
時間水一樣來,歲月風一樣去,你以孤獨者不可企及的境界,攀登神賜的棘岸,以仁愛的語言,傳播上帝的思想,讓不滅的燭火連成汪洋。
5.女作家/畫家
鄭美伶
─原載於2003.10.10「像風一樣的女子Million」電子報
最近收到一位長輩送我的書。
應我的要求,在書前頁還加上作者的簽名。
早在書籍稿件付梓前,我就看過這書籍的封面,作者本人--我都稱他為張伯伯--已經拿書籍封面讓我先瞧過。
我還記得當時,我還給過幾個在封面設計上面的看法。
水西樓文學網是張伯伯網路上的家,佐以他本人對文學的熱愛,他出了這一本屬於他自己的作品「孤獨的存在」。
書籍中有張伯伯的散文小品,短詩,也有演講講稿和幾則日記摘選。
有一點兒像是一古腦兒要將張伯伯60年來的精華,全數網羅在一起一樣,足足有豐盛的318頁的份量。
看到這本書,我再一次思想起我所認識的張伯伯,一個會聲樂、會指揮,還會拉提琴和文學創作的人,相當的有才情。
雖然人生的旅途也曾遇過風浪,看到他所依靠的耶穌,更是讓我敬佩他這一個有著單純的信心的人。
倘若,在我活到60歲的時候,會不會也想整理自己的一些稿件?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僅這麼想著。
三、介紹將將的3本
傑出小說:
哈囉!朋友們:
與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超高人氣的女作家鍾瑞琴的3本
小說已於2004年元月、
5月、12月份陸續出版。〈按:鍾小姐現居台北市文山區,任職於報社,筆名「將將」係鍾小姐最親愛的寶貝─白色的馬爾濟絲小狗的名字。〉
1.背叛〈2004年12月出版〉
全國最大網路文學創作網「優秀文學網」精心製作
「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強力發行
○ 書名:背叛
○ 作者:將將
○ 出版: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
○ 郵政帳號:19460372 戶名: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
○ 網址:http://www.yoshow.com.tw
○ 總經銷:成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電話 02-2249-6108〉
○ 定價:180元
「背叛」的女主角李琴,她怎麼可以為她深愛的一個戀人每天晚上數著紅豆,卻又和別的男人交往?又怎麼可以同時愛著三個男人?高潮迭起,令人銷魂不已。
欲窺究竟,請洽:
〈電話:02-2721-9302,02-2249-6108〉
○ 作者自序 將將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走在愛情的路上,總是經歷過一些波折,心靈留下斑駁的創痕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汲汲營營追求的愛情,已然悄悄地從手邊溜走!那原本可以輕易留住的、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幸福,因為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而被忽略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背叛」的女主角李琴,為了堅守一個約定,數了八年的紅豆,每一顆紅豆代表一個寂寥的、思念伊人的夜晚,因為時空的轉變,這段戀情像突然斷了弦的琴聲,戛然而止。保有一份堅貞的愛情,除了彼此的信任與關懷之外,環境也是促使愛情變質的重要因子,若非有堅定的信念、互相體諒的心,往往即讓美麗的愛情逐漸褪色消逝!
愛情是很奇妙的,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海誓山盟,也許只是一點小小的感動,只要珍惜,都能令人回味無窮。現代人講求速食的愛情,甚至追逐一夜的激情,卻忘了那些浮泛的、肉慾的滿足,可能成為記憶中的不堪回首!
一生只愛一個人是幸運的,值得用一輩子去回報,可是,這樣的愛情,幾人能夠?
「背叛」書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平凡的,他們所經歷過的情感波折,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我們不要期許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結局,但求用寬廣的心接受一切存在的事實,用踏實的腳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一字一句的累積雖然辛苦,但如果沒有優秀文學的賞識及編輯的幫忙,「背叛」不可能出版。此外,我特別要感謝張明仁先生,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 推薦序 張明仁
很多人喜歡鍾小姐的小說,因為讀起來很銷魂。
我也喜歡鍾小姐的小說,特別是「背叛」,彷彿回到了從前、彷彿再年輕一次、再談幾次戀愛、再添幾許悵惘。我也是有情的凡人,來自有情,才會感受到那種悵惘;來自有情,才想洗滌別人心靈的傷口。
鍾小姐化身為小說裡的女主角李琴,雖然曾經有四個男人深愛著她,但她卻「像」飽經風霜的老嫗,隨著時光的流逝,「帶著」一顆孤獨無依的心,回到淡水河邊,懷想往日的流金歲月…..。
寄情文字的人真是孤獨,禁錮在回憶與方寸之間,的確是希望和人分享和分擔的,內心的苦悶與外在的誘惑;肉體的饑渴與心靈的錮縛,常拷問著我們夜裡不眠的靈魂,也使我們的靈魂居間於兩個逆轉的齒輪。
聚散如浮雲,分合若情緣,死生相許的誓言,纏綿悱惻的愛戀,或許在一時之間,全化為子虛烏有,而煙消雲散。浮生若築夢,醒時一滂沱。小說裡的情節,雖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週遭,甚至曾經是我們經歷過的;小說裡的人物,也許是我們似曾相識的,似曾與我們相處過的,但在光陰掃過了多少年之後,那些曾經握過的手,流過的淚,吻過的唇,愛過的人……似都已遠去、淡去,但此時又在鍾小姐的筆下一一的呈現,有時成為特寫鏡頭,就像行路的人,銀幕中只映出了腳,而路在倒退。
鍾小姐因為身歷其境,在寫此書時傾注了更深的情感,故能將性愛的情境寫得生動入微令人銷魂,而又能跳脫情色的陷阱,轉化為人性的昇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雅俗共賞,難能可貴,誠不失為一部傑出的小說。
朋友!迢迢紅塵,滄桑人生,我們都是過客,不是歸人。越過千山,涉過萬水,如果累了,請休息一下,讀完這本書,再出發!
張明仁 序於水西樓蝸居
2.思念,在旅途發酵〈2004年5月出版〉
○ 書名:思念,在旅途發酵
○ 作者:將將
○ 出版:倫華網訊有限公司
○ 郵政帳號:19403781 戶名:倫華網訊有限公司
○ 網址:http://www.yoshow.com.tw
○ 總經銷:凌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電話 02-22983838〉
○ 定價:180元
○ 自序摘錄:
在想像與真實間遊走,不知道是想像的多,抑或是內心的感受比較多?總覺得男女之間的情愛,完全存乎一心,也許因為環境的外力或人為的因素而產生一些質變,但已深植的情感卻是一輩子永難忘懷的!……..
走一遭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的情節不斷地上演,相悅於相識相知,痛苦於分手分離,要懂得真心,愛得無怨無悔,豈是兩情相悅足矣!耐心與包容使愛情顯得珍貴,使人性更添光輝,也是追求真愛的強大力量。有了這股強大的力量,儘管時光流逝,儘管遠隔雲漢,必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每一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塵往事,達官顯貴也好,販夫走卒也罷,只要用心經營,就是彌足珍貴的人生,不是說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嗎?愛情如是,親情如是,友情亦如是,珍惜曾經擁有過的,自然得以天長地久,至少在心裡不曾失去過!
3.琴聲情深〈2004年元月出版〉
○
書名:琴聲情深
○
作者:將將
○
出版: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
○
郵政帳號:19460372 戶名: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
○
總企劃:優秀文學網〈http://www.yoshow.com.tw/〉
○
總經銷:成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電話 02-22496108〉
○
定價:170元
○
自序摘錄:
經營愛情像喝一杯咖啡,加一點糖,喝起來比較順口,再加一點奶精,會更香濃;每個人都可能在感情的路上跌倒,往往失去之後才發覺輕易地就讓最珍貴的溜走,如果當初能夠多珍惜一點,多付出一點,就像喝咖啡一樣,加一點糖,加一點奶精,味道就不一樣了!這是我在寫琴聲情深的過程中,想要表達和自我反省的一點。.........
其實寫作對我而言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回想曾經經歷過、在我周圍發生過的事,咀嚼回味那些憂傷或是快樂的往事,常會令我擲筆而嘆,如若時光倒流,人生可以倒帶的話,必定是不同的局面!很多人都有悔不當初的遺憾,前人走過的足跡用文字留下印記,就是希望後人不要重蹈覆轍,我並沒有這麼偉大,但也期許琴聲情深這本書能夠給讀者一個感觸──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四、介紹海泙的一本暢銷好書
:
「遇見二十五歲女子」
○
書名:遇見二十五歲女子
○
寶佳利文化出版
○
海泙信箱:sea@seayes.com
○
自序摘錄:
《遇見二十五歲女子》中,分成四個章節;以春、夏、秋、冬描寫女子的成長與蛻變過程。每篇文章,以五百多字抒情、細膩的極短篇方式呈現。而故事裡的你、我、他,分別描寫女子樂觀,浪漫,多愁,勇敢的不同面相;表達各種生活角度裡的思考模式。
也許,你就是那位二十五歲女子。
也許,你身邊也有一位二十五歲女子。
也許,你想了解二十五歲女子在想什麼。
也許,你渴望回味曾走過的二十五歲年華。
當世界裝了太多冷漠臉孔,冬天也就提早來臨,希望「遇見二十五歲女子」的溫柔,可以為冷漠帶來一絲愜意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