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的去處〈兩首〉   
		
		
		汪啟疆 
		
		       
		 沙漏Ⅰ 
		
		        
		沙漏即將滴盡最末的結論了  
		
		        
		醒著,心臟跳動著 
        安靜的時間,正一粒粒漏著 
        世界的另端此刻是否突然空曠  
		
		        
		思想的我,也是一中心、一宇宙 
        我的捨棄,失卻,也當含納了累積、預備 
        我手張開,我顛倒,天空快落下來 
        世界的另端此刻必然空曠了  
		
		          
		沙漏Ⅱ 
		
		        
		………………落•葉們 
        一年一次的落葉們,風裡鞠躬 
        樹往外、又擴漲了年輪所撐剝的皮層 
        所看不到的內裡也一片一片 
        夜正逐漸被晝擠失  
		
		        
		眾多中的一片 
        就這樣、偶然的也簡單的,在空中就被我捏住 
        竟是含括未見之簇簇新葉,任我作了 
        脈絡與輪廓的一觸,兩者的錚然  
		
		        
		也讓我感覺了 
        時間,竟是抖顫出 
        地面和容器的抖顫承納; 
        當然也有,我的抖顫、我的心 
        滲入落葉內 
        憩止前的抖顫。 
  
		
		
		    
		【編者按】日前參加小組查經聚會,承王漢生執事轉來基督徒詩人汪啟疆先生親筆簽贈的兩本新書:「風濤之心.台灣海峽」及「哀慟有時,
		跳舞有時」。 
    汪啟疆自1966年從海軍官校畢業,到2000年以航空指揮部中將指揮官退役,他有35年的時間在大海裡渡過,搭乘過的船艦,如數家珍,包括戴雲艦、永字號永豐艦、太倉護航艦、美字號運輸艦到正陽艦等軍艦。他常說,海洋及這些船艦,都是他生命故鄉的一部份,是他永難忘懷的生命姓氏,海洋對他來說,看似浪漫卻又是危險萬分,卻更是他職業上一定得征戰的版圖,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應得了那搖搖晃晃載浮載沈的大海。驚濤駭浪的大海,使他的每一首詩都汲取著大海的養份,而藉由濤浪的拍打千錘百鍊鑄成。誠如他自己在「跋」裡說:「曬海坐鹽,舔鹽為詩」。 
    汪啟疆曾說:「我一開始並不是寫詩,反而對小說散文創作比較有興趣…」,他一開始想寫作,並不是選擇現 代詩,而是小說。有一天他的小說創作「劍門」,得到國軍文藝小說獎,這部長數五六萬字的中篇小說,開啟了他踏入文壇的第一部。 
    2000年他才55歲,他成立海軍第一個航空指揮部,掛上中將的兩顆星星,他卻在前途看似遠大光明之際,提早辦理了退伍手續。汪啟疆笑了笑說,當時政黨輪替,新的執政者上台,他想會與他的理念及做事的方法有所不同,因而提早辦退伍,這是他的人生規畫,前半段花了泰半時間在陪伴大海,接下來的人生,他要多陪伴家人及自己。汪啟疆雙腳跨進了陸地,以新的視野面對他的新生命,他抬頭看了左營舊城門的天空一眼,天空雖然陰霾,但仍有絲絲光亮,從遠方的天空直透而下,他說,他隨時會為這個國家做誠心的祈福︰神和愛永遠眷顧台灣人民和土地,人性有本質的暴戾佔有,本能的揮霍貪婪,但犧牲、持守與深厚、豁達,同樣是我們品格中的力量,人世之美就奠基於這些信守和實踐,以及永不放棄的忘我、不捨與盼望。 
    
		退伍後,周一與周五兩天,他前往監獄擔任心靈教誨師,周二到周四的時間比較彈性,有時去學校當老師,替同學上些戰術戰略等課程。而周六周日則就是他與上帝相處的時間。汪啟疆先生與趙頌琴伉儷,目前在左營果貿循理會
		聚會,愛主事主不落人後,令任稱羨。茲簡介兩筆新書如下: 
		 
		作者簡介: 
    海軍退役中將。曾任:艦長、艦隊長、作戰署長、海軍指揮參謀學院院長、海軍航空反潛指揮部指揮官。1971年1月在《水星》詩刊發表第一首詩,1972年加入「創世紀」詩社,1975年與海軍詩友創辦「大海洋」詩社。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銀像獎、銅像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中山文藝創作獎、行政院文建會台灣文學獎優選,年度詩人等獎項。現為監獄志工、軍校兼教與教會服事。著有詩集:《夢中之河》《海洋姓氏》《海上狩獵季節》《藍色水手》《人魚海岸》《疆域地址》《台灣海峽與稻穀之舞》《台灣•用詩拍攝》《哀慟有時,跳舞有時》童詩:《到大海去啊,孩子》散文:《攤開胸膛的疆域》《菊戀》等。 
		 
		
		書名:風濤之心.台灣海峽〈汪啟疆詩集〉 
		出版社:春暉出版社〈電話:07-613385〉 
		出版日期:2013/06/01
		 
		內容簡介: 
		    
		當海水和汗水凝結在舟船和大海工作者身體衣衫,屢次的滲透、屢次的受體熱燻乾,衣衫和身體就成了一方曬鹽的田和殼,將結晶泌現、將生活黏實。一個個跟海有關的人,就是這樣凝著鹽、形成殼,不是有心而為,乃因他們的生活環境即是如此。我渴望寫這些:生活與海洋的奮然而為。鹹新空氣衝灌入胸肺,身心釋放的自由感受,一艘船的共同生命體認。常在電影鏡頭映現一個海難後的人體伏躺海灘邊緣,一份掙扎結束,一份活著的沉睡;灘岸即是生命的到達,也是生命的甦醒,更是生命蓄力的再生。真好!但我更喜愛以完全的探索、完全交托、完全甘心情願又含具不服,完全的奮戰不休,來形諸海洋和受海洋影响的一切。我曾好奇於詢問上帝:您為什麼以百分之七十的海來分裂和聚攏百分之三十的陸塊,以這樣比例來創造了我們所概稱之「地球」? 
		 
		
		書名:哀慟有時,
		跳舞有時〈汪啟疆詩集〉 
		出版社:春暉出版社〈電話:07-613385〉 
		出版日期:2011/02/01 
		內容簡介: 
    
		汪啟疆說,他出版的《哀慟有時跳舞有時》詩集,其詩集名稱、書寫理念和彙輯概念,擷用了聖經舊約傳道書的第三章內容,成為詩集內的十個部份,分別是「栽種有時、拔出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折毀有時、建造有時」、「懷抱有時、堆聚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生有時、死有時」、「爭戰有時、和平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這是生命的真貌。心靈的第一觸最為敏銳真實,本書內的我,文字儘量減少了意象與壓縮,以第一觸的筆記作心境告白,誠實發聲。獨自的、舞蹈的,對台灣和人世你我,以禱告和祝福。蘭嶼鳳蝶在蛻蛹過程,與所生活的週邊事物融為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