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寫真
作品名稱:山的那一邊/東海岸系列〈
三〉
作
者:顏筱薇〈轉貼圖片請獲同意〉
說 明:
中央山脈把台灣島隔成東西兩邊,西部這一邊,都市的繁華正在延燒蔓延,而山的那一邊,猶沉睡在青山疊嶂與海洋的漾蕩裡。
順著台灣島美麗的輪廓蜿蜒迤邐,有一條瀕臨在海岸山脈與浩瀚太平洋之間的東海岸延伸著,由省道台九、十一線串連,南起台東達仁,北至宜蘭蘇澳,一邊是山,一邊是海,馳騁在這條濱海的公路上,可以盡攬太平洋沿岸雄偉險峻的山勢,眺望太平洋舖展眼前的一大片蔚藍直到海天一色。
開車沿路瀏覽,由於終年不斷的潮水將海岸線雕琢成各式奇景,呈現的景觀和台灣的東北角很類似,有奇特的海蝕岩岬、海蝕洞、珊瑚礁、海蝕凹壁、壺穴、漂流木、驚險的斷崖殘壁等,只是少了一點人氣,也許是非假日的關係吧,見不到風馳電掣、驚心動魄的車陣,清新之氣則愈加濃郁。遠處的海面偶爾點綴幾艘遠得只剩點狀的船隻,向無垠處航行;近處也偶爾看見覓食的海鳥翱翔於碧海綠波之上。
大部分行程都在山風、嵐霧及綠巒的簇擁下伴行,因此開起車來特別的愉快,可以打開車窗,讓海風吹拂過臉,接受天然SPA的洗禮,令人遠離塵囂,忘記憂煩,神情氣爽。沿線偶有山泉溢出,可以歇息片刻汲取沖個涼,也是不錯的感覺!
隨著心意神馳遨遊,部落、漁港、海灘,到處都是值得停留的地方。由於鐵路也是沿著公路上方而闢建,遇到火車行駛而過,火車上的旅人還會揮手致意呢!在石梯坪意外的碰到了一個獨行遊俠攔搭便車,因為不順路,只好說聲抱歉,不過蠻佩服他那種千山獨行、浪跡天涯的精神!
這一趟東海岸之行,留下來的是一趟感性的旅遊憶念,拍下數百張圖片,大都於車行兜風之際,沿路捉影於一瞬間,雖非精心佳作,尚可遊目騁懷。茲從南到北,按拍攝時間之先後,依序分成若干輯,每輯30張圖片,本期為第三輯,介紹東海岸較具知名度的兩個景點「金樽」和「三仙台」:
「金樽」是一處擁有漁港、小海灣、離岸礁、綿長沙灘和海岸崖壁等諸多地景的風景點,因灣似酒杯,故名為「金樽」。整個範圍包括金樽漁港、白沙灣海灘及金樽附近的山澗峽谷。金樽之美在其自然原始、綿延達3公里的沙灘,由賣店後方的木造階梯可下到沙灘散步、聽濤、釣魚,由於金樽海灘坡度變化大,踏浪戲水宜小心,尤其不可下海游泳。沙灘後方依著高30~50公尺的峭壁,猶如一片屏障,阻隔了世囂塵俗。金樽陸連島是臺灣唯一正在生成的陸連島,深具學術價值,從休憩區可俯瞰金樽海岸全景,但見浩瀚大海中的錨狀礁岩,恰如一個船錨,因其形狀頗似船錨,故亦稱「錨島」或「錨狀礁」。
「三仙台」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約3公里處,是東海岸最具知名度的風景區,到東部海岸的遊客莫不到此一遊,東管處在此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提供旅遊諮詢服務。三仙台因島上有三塊巨大的岩石,民間穿鑿附會,稱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三位神仙曾來此島而得名。
三仙台島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過去想登訪離岸島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民國76年完成了跨海步橋,長320公尺,造型夠眩,分成八拱跨接小島,猶如長龍臥波,氣勢壯觀,可以說是台東的另一地標。
島上處處可見林投、白水木、黃橦、草海桐等海岸林植群,靠海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台故事有關的天然奇景外,並且散布著珊瑚礁岩、海蝕溝和潮池,在潮池中生長著許多珊瑚和各式藻類,並有一些槍蝦、蟹類和陽燧足棲住在石縫中,附近的鳥種,也相當可觀,如出沒於礁石地帶的岩鷺、悠然穿梭海面的燕鷗及烏頭翁、水鳥類的磯鷸等,登島遊覽頗饒尋幽訪勝之趣。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NO.10

NO.11

NO.12

NO.13
NO.14

NO.15

NO.16

NO.17

NO.18
NO.19

NO.20

NO.21

NO.22

NO.23

NO.24

NO.25

NO.26

NO.27

NO.28

NO.29

NO.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