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攝影寫真 作品名稱:合歡觀雲 作 者:顏筱薇〈有著作權轉貼請獲同意〉 說 明:合歡山景觀系列之二 素有「雪鄉」之稱的合歡山共由七座山所串連:主峰、東峰、北峰、西峰、石門山、合歡尖山、石門北峰,皆為標高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 從松雪樓到台灣百岳之一的石門山,約需一個半小時,若從大禹嶺通往松雪樓的省14甲公路34公里處登山口往上爬,只需五分鐘即可登頂,頂上設有一等衛星控制點,不但可以環顧整個合歡山群、遠眺雪山山脈,且正好是花蓮縣與南投縣交界,一腳可以橫跨兩縣市,根據入口處簡介牌上的說法,石門山步道本身就是中央山脈的山稜線,此山可說是合歡山群峰中最快能登頂的山峰。 「合歡山東峰」百岳排名第35,有九峨之一的美名,地處花蓮縣與南投縣的交界,位於中央山脈之北段,北接畢祿山,南連奇萊群峰,同時也是台灣主要河流大甲溪、濁水溪與立霧溪的分水嶺。合歡群峰中的主峰、東峰、北峰、西峰及石門山,均為名列「台灣百岳」的高山,東峰也是合歡群峰的核心,山勢峨巍,雄偉壯麗,登山口位於松雪樓的後方,順著箭竹草坡蜿蜒而上,約2個小時可登上峰頂,立於頂上放眼望去,合歡尖山、石門山甚至是合歡北峰、主峰盡收眼底,再加上蜿蜒山區的台14甲公路、松雪樓、合歡山莊點綴下,合歡東峰的視野極佳。 原名南合歡山的昆陽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界碑設置點,亦設有山岳解說牌,箭竹為附近主要植物。而標高 3,275公尺的武嶺(原名南嶺)則是本省公路海拔的最高點,此地正位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間的埡口鞍部。站在武嶺標示高度的牌座,回眺公路景觀,俯看合歡群山,遠望奇萊群峰、南湖大山,視野壯闊。 一般人多於雪季時上合歡山湊熱鬧,其實合歡山四季皆美,風貌各異,不賞雪的日子,也是那樣的吸引人,大可不必搶在雪季爭相上山,若能在雪季之外,遊賞山景,則有不同的感受。氣候回暖的春夏間,雪季一過,不見殘雪及簇擁而至的車隊人潮,山區又回復平日的寧靜,枯黃的矮箭竹林受到春雨滋潤,漸漸變得青綠,躲過厚雪的惡劣環境,高山野草放肆地在岩壁上、坡道上、石縫邊,迸出驚人生命力,從武領延伸到谷底數百公尺的滑雪道,如今鋪滿箭竹草坡及碎裂岩石。整片高山草原溢散著春天的氣息,許多不知名的小花也吐露著芬,芳柔美婉約,清爽怡人,雖沒有皚皚白雪,卻更可欣賞合歡山絢麗脫俗的一面。 由於合歡山位於潮溼氣流的交會處,由立霧溪引進的太平洋氣流與蘭陽溪吹來的東北風所帶來的豐富水氣,被暖日蒸煮成雲瀑,因此佇立合歡山上,可欣賞合歡雲海,立霧溪谷霧起雲湧,堆起連綿雲層,山風吹拂峙,看見飛雲如瀑布流洩,恰似波濤起伏,美得令人讚嘆、驚喜。常有人以「合歡觀雲,銀鞍賞雪」來形容合歡山的自然美景。親近山脈,對於許多愛好自然的人而言,合歡山最美的不只是皚皚白雪,還有豐富多元的自然感受。 NO.1 ![]() NO.2 ![]() NO.3 ![]() NO.4 ![]() NO.5 ![]() NO.6 ![]() NO.7 ![]() NO.8 ![]() NO.9 ![]() NO.10 ![]() NO.11 ![]() NO.12 ![]() NO.13 ![]() NO.14 ![]() NO.15 ![]() |
||
|